Windows Vista
是微软发行的一款Windows个人桌面操作系统,于2005年7月22日微软正式公布此名称。开发代号Longhorn。[3]在2006年11月8日,Windows Vista开发完成并正式进入。后的两个月仅MSDN用户、电脑软硬件制造商和企业客户。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对售[4],同时也可以从微软的网站下载。[5]
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一个版本 | |
![]() | |
![]() Windows Vista Ultimate繁体中文版用户界面 | |
开发者 | 微软 |
---|---|
操作系统家族 | Microsoft Windows |
源码模式 | 封闭 / 共享原代码 |
发放给生产商 | RTM:2006年11月8日 大量授权版本:2006年11月30日 零售:2007年1月30日 |
当前版本 |
|
内核类别 | 混合式内核(Windows NT内核) |
许可证 | 微软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
前一代 | Windows XP |
后一代 | Windows 7 |
官方网站 | https://support.microsoft.com/zh-tw/help/22882/windows-vista-end-of-support |
支持状态 | |
延伸支持已停止(已于2017年4月11日到期) 主流支持已停止(已于2012年4月10日到期) | |
有关这系列的条目 | |
根据微软表示[6],Windows Vista添加上百种功能;其中较特别的是新版的图形用户界面和称为「Windows Aero」的全新风格、加强后的搜索功能(Windows indexing service)、新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例如Windows DVD Maker),以及重新设计的网络、音频、输出(打印)和显示。Vista也使用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提升计算机系统在家庭网络中的通信能力,将让在不同计算机或设备之间分享文件与内容变得更简单。针对开发者方面,Vista使用.NET Framework 3.0版本,比起传统的Windows API更能让开发者能简单写出高品质的程序。
Windows Vista是第一版只能支持在NTFS硬盘分割区上安装Windows系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
微软也在Vista的安全性方面进行改良。[7] Windows XP最受到批评的一点是系统经常出现安全漏洞,并且容易受到恶意软件、计算机病毒或等问题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些情形,微软主席在2002上半年宣布在全公司实行「的」(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全公司各方面的软件开发部门一起合作,共同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微软宣称由于希望优先增进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性,因此延误Vista的开发。[8]
在开发期间,有许多团体发表关于Vista的各种负面预测。包括延迟的开发时间、限制更严格的授权方式、限制拷贝受保护的数字媒体而加入的数项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以及新功能的实用性(例如用户帐户控制)。
Windows Vista的后续操作系统是Windows 7,并在2009年10月23日上市。Windows Vista主流支持已停止(已于2012年4月10日到期),延伸支持已停止(已于2017年4月11日到期)。
开发
最早在2001年5月Windows XP发售前,Windows Vista就已经开始立项开发,并且开始有些零星信息流出[9],它最初的开发代号为“Longhorn”,Longhorn这个名字取自于加拿大滑雪胜地惠斯勒黑梳山中夹在景区两座山惠斯勒(Whistler)、黑梳山(Blackcomb)间的一个酒吧名,它的前代系统Windows XP的开发代号就是Whistler,而计划中它的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代号即为Blackcomb,由此折射出微软对它的定位即为在Windows XP与Blackcomb中的一个过渡性Windows版本。
外部 | |
---|---|
![]() | |
![]() |
微软原计划将其于2003年发布。然而,在开发早期阶段,微软就改变计划将许多原计划置于Blackcomb上的功能集成入Longhorn中,随后,微软为Longhorn的开发定下了“三大目标”,它们分别是:支持新语言C#,并将全部操作系统软件都改用C#编写、为其开发新一代档案系统WinFS与新一代显示系统Avalon,但这三大目标所需的开发时间与技术难度都前所未有,也遭到许多来自微软内部总监的质疑[10],计划更变和技术难度导致Longhorn的开发时间被延长,而不久Windows XP又遭遇安全性问题,微软又不得不抽调开发Longhorn的人手前去处理XP的安全问题,再次延缓了Longhorn的开发,于是Longhorn的发布时间就这样不断被推迟,最终其未能如愿在2003年发布,不过微软仍在2003年的微软专业开发者大会(PDC)上面向开发者展示了部分有关这个新系统的一些内容,比尔盖茨更将这次PDC称为“Longhorn PDC”[11]。
到了2003年底,在一次又一次的延期后,微软的Windows开发团队已经迷失了开发的方向,甚至也已经搞不清应该如何做什么工作来完成Longhorn的开发并将其发布上市,当时Longhorn被塞入了大量的新功能与新特性,但许多代码的开发并没有达到稳定,这为后续的开发带来了更多的混乱。最终,在时任平台与服务部总裁吉姆·阿尔钦的主导下,为了重整Vista的开发进程,微软在2004年9月时重启了Longhorn的开发进程[12][13]。这之后,Longhorn的开发就几乎被完全推倒重来,一些Longhorn的原定功能与技术被精简或取消,微软给出的对策是:弃用C#,取消WinFS[14][15]、修改并精简Avalon[16]。另外还有许多其它功能也被缩减:包括最终在正式版中仅保留了BitLocker功能的NGSCB[17][18]、以及本意图部分取代任务栏,最终却只剩桌面小工具摆放功能的Windows边栏[19],这再度延缓了Longhorn的发布。但却没有对Longhorn的开发起到任何帮助,开发团队仍对最终产品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将各种功能特性随意的集成到系统内核当中,而此时,微软的竞争对手苹果就在2005年发布了他们的新一代操作系统Mac OS X Tiger,其集成了Longhorn的一些计划功能的子集,还拥有着过人的稳定性与性能,这震惊了微软[20],而相比之下,这时的Longhorn十分臃肿,并且充满了漏洞,为了提升稳定性,重置后的版本改为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的代码库开发,这一次,微软将Longhorn的发布日期定在了2006年[21]。
2005年7月初时,微软决定要为Longhorn另起一个更加有趣的新名,如同它的前辈Windows Me和Windows XP一样,最后在多番筛选后,Longhorn被重命名为“Vista”,即拉丁语中的“远景”,微软随后将这个新名对外公布,他们表示,这个名字象征的是Vista的愿景“为您的世界带来清晰”[22][23][24],这时的Vista经过了四年的漫长开发,早已不再是当初作为Longhorn立项时微软所定位的那个“在Windows XP与Blackcomb间的过渡性版本”,而微软最后也终于意识到Blackcomb的计划并不现实,于是取消并以Windows 7替代了这个计划[25]。
Vista的最后一次发布延期是在2006年初,微软称这是为了继续打磨新系统的品质,这次微软将Windows Vista的发布推迟到2007年1月[26][27]。
发布与发售

微软在2006年11月8日向OEM硬件制造厂商发布了Windows Vista的RTM版本,这意味它长达五年多的开放历程终于正式结束,Windows Vista被也终于被正式发布,[28]而Windows Vista的零售版则是在微软2007年1月29日在纽约举行的活动上由比尔·盖茨发布,并在次日,也即2007年1月30日开售[29][30][31][32][33]。Windows Vista一共发行了六个销售版本和两个嵌入式版本[34],其中销售版本除了仅透过批量许可大量授权给企业用户的企业版外,其余的零售版本包含旗舰版、商用版、家庭高级版、家庭普通版、入门版共五个版本,相较于前代Windows XP初始的两个零售版本而言数量大大增加。其中以旗舰版为最高级版本,次为商用版,之后是家庭高级版,在大多数国家,能买到的最廉价Vista版本是家庭普通版,更低一级的入门版则只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零售版提供[35][36],这使得大量消费者难以选择,成为后续Vista被诟病的其中一点[37]。
新特性与改进

Windows Vista拥有大量的新功能,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全新设计的Windows Aero用户界面,取代了Windows XP的“Luna”主题,提供给家庭高级版及更高版本的Windows Vista,在符合一定硬件要求的设备上都会被默认开启,Vista中的Aero拥有大量特效和动画,它为每个窗口都赋上了半透明玻璃边框效果[38],Aero带来的还有新的桌面窗口管理器Windows Flip与Windows Flip 3D[39][40]、新的任务栏窗口实时略缩图、新的系统音效[41]、以及新设计的文档资源管理器,Aero被沿用至Windows 7,其中部分功能被微软沿用至今,此外,微软还为Vista引入了许多新字体。
Vista的前代产品Windows XP曾饱受安全性问题困扰,还因此延误Vista的开发,微软便在Vista上着手改良了安全性问题,微软在Vista中着手改进了Windows Defender、Windows安全中心、Winlogon等一系列系统组件,微软还在Vista中引入了强制完整性控制[42]、网络访问保护技术、用户界面特权隔离[43]等新的安全技术。用户帐户控制(User Account Control,简称UAC)也是新安全技术之一,限制了应用软件对系统层级的访问,在进行任何需要管理权限的操作之前都会弹窗询问用户是否同意[44][45],此外还有仅为企业版与旗舰版提供的磁盘加密功能BitLocker。微软还在Vista中内嵌了数字版权管理[46][47]。
新的引入的Windows边栏使得用户可以在桌面侧边摆放一些桌面小工具[48],Vista自带的小工具包括CPU仪表盘、小时钟、日历、幻灯片放映、股票、便笺、气象、联系人、货币、图片拼图以及摘要头条,后来被改名Windows桌面小工具沿用至Windows 7,但微软后来发现它有一个安全漏洞[49]。
微软也在Vista中引入了许多新功能来提升性能,例如ReadyBoost[50],另外一些新功能与新应用进程包括改进的搜索功能、游乐场中重写与新加入的系统内置游戏、可用于限制子女电脑使用时间与可游玩游戏及可浏览网页的家长控制功能、新的Internet Explorer 7、Windows Media Player 11、Windows DVD Maker、Windows传真和扫描、Windows会议空间等。
上市销售与大众评价

Windows Vista上市之初的表现曾相当不错。据微软所称,自2007年1月30日零售版发售后,Vista上市首月就售出了超过2000万份,远超其前代产品Windows XP在上市之初的表现[51][52],之后微软再称Vista在其上市后的前100天内售出了超过4000万份[53]。Vista最初的宣传口号是“The Wow Starts Now”,微软也在Vista的广告与宣传活动中大量使用与强调了“Wow”一词[54]。
虽然据微软所称Vista发售初期非常成功,但这种情况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Vista随后受到了许多争议与批评。虽然微软在Vista中加入了大量新功能与新特性,但它们所带来的是更高的性能要求,尤其是它绚丽的Aero界面。硬件要求的大幅提升是Vista饱受诟病的内核原因之一,虽然微软曾在2005年宣称过“几近所有市面上的电脑都能够运行Vista”[55],但根据英国泰晤士报于2006年5月的报导,英国只有不到半成的电脑能够跑得动所有Vista的功能[56],为了应对Vista大幅提升的硬件需求,微软为Vista制定了两套系统要求,一个是最低需求,另一个则是建议配备,而只有达到建议配备要求才能流畅并以理想效果运行起所有的功能和效果,并且若Vista检测到设备没有达到要求,还会强制禁用Aero效果等功能。复杂的配置需求使得消费者感到混乱,许多只拥有达到了最低需求的计算机的消费者将自己的设备升级至Vista后才发现系统由于检测到自己的设备不符要求,从而关闭了在宣传中绚丽的Aero与Flip3D等一众效果,并且微软也对其缺乏明确的解释。在Vista上市后,为了推广Vista,微软另为Windows XP设备推出了一个“Vista Capable”标签,它被贴在新出厂的Windows XP设备上,这个标签代表贴着它的这台XP设备能够运行Vista[57],但实际上这个标签意味的只是设备达到了能运行Vista所需的最低需求配置,而不是达到了能运行起Vista所有功能的配置,因此,许多低性能设备就这样被贴上了“Vista Capable”标签,而它们根本无法运行Vista中的那些高级功能[58][59][60],但这些功能正是Vista的内核卖点,这使得消费者感到被欺诈,微软还因此卷入到了一场诉讼中[61][62][63]。
最低配备(Vista Capable)[64] | 建议配备(Vista Premium Ready)[65] | |
---|---|---|
中央处理器 | 800 MHz | 1 GHz |
512 MB | 1 GB | |
显卡 | 支持DirectX9.0 | 支持DirectX9.0b、支持WDDM1.0 |
32 MB | 128 MB | |
硬盘最小容量 | 20 GB | 40 GB |
硬盘空间 | 15 GB | |
其他设备 | DVD-ROM[66] | |
除了性能需求的大幅提升,Vista还面临着许多其它的问题,例如弹出过于频繁影响到用户使用的UAC[67]、引发抗议的内嵌数字版权管理[68]、缺乏硬件驱动支持[63]。
高性能需求和许多其它问题导致Vista最终并没有取得很好的销售成绩,Vista生涯中市占率从未超过其前代产品XP,根据Statcounter的统计数据,直至其继任者Windows 7发布前夕的2009年6月,Vista也只有23%的市占率,同时期XP的市占率则为74.69%[3],《PC Wrold》将Vista评为“2007年最令人失望的科技产品”[11],微软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也推出几则用于嘲讽Vista各种缺点的“Get a Mac”系列广告[12],随着上网本等廉价低性能设备的普及,Vista的销售遭受到了更大的阻力[69],Vista的反响不佳导致大量用户滞留于Windows XP,特别是企业用户与政府机构,这间接在XP停止支持后导致了安全问题[5]。
为了促进消费者升级到Vista,微软在2008年初下调了Vista的零售价格[70],同年6月30日,微软停止了Windows XP的许可证销售[71],2008年7月,微软为Vista举行了一场名为“莫哈韦实验(Mojave Experiment)”的网络广告宣传活动,当时Vista的Service Pack 1刚刚发布几个月,在活动的广告中,微软邀请了一群用户来试用与评价微软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Mojave”,受实者首先会被问及他们是否用过Vista,并请他们给Vista评分,大部分人都打出了低分,而在他们使用完“Mojave”后则对这个新系统给出了很高的评分,而最后再告诉受试者根本没有什么Windows “Mojave”,他们刚刚试用的其实就是Windows Vista。微软称94%的参与者对Mojave的评价高于他们在实验前对Windows Vista的最初评价[72],但该“实验”被指故意只挑选了对微软有利的部分放出而遭受批评[73]。
服务包与增值内容
Service Pack 1

在Windows Vista发布近一年后,微软为其发布了第一个服务包,Windows Vista的Service Pack 1于2008年3月18日发布[74],用户可以透过Windows Update获取到Service Pack 1[75],不过若系统中有无法成功更新的驱动进程,则用户需要先自行修复好这些驱动进程才能自Windows Update获取到Service Pack 1[76],微软在这一更新中修复了Vista的许多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Vista的UAC提示[77],提升了Vista的文档复制性能[78],Service Pack 1主要注重于对Vista的修复与改进,它提供的新功能很少,微软在Service Pack 1中为Vista添加了exFAT支持,同时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些新的与安全相关的API,微软还在Service Pack 1中对Windows预安装环境进行了一些调整,另外还为Vista添加了热补丁与UEFI支持[79]。
在2008年4月下旬,微软发现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1与Microsoft Dynamics' Retail Management System(RMS)出现兼容性问题。Windows Update由4月下旬起暂不提供SP1的更新,惟用户仍可从网站中下载。而Microsoft建议Microsoft Dynamics RMS的用户暂时不更新SP1,直至其相关修正推出为止。
Service Pack 2
Service Pack 2:于2009年4月28日发布,并于2009年5月26日于微软下载中心及Windows Update发布。 [80]除了数个安全性与其他的修正外,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功能:[81][82]
- Windows Search 4.0(目前作为独立的更新供SP1使用)
- 无线功能套件加入对蓝牙2.1的支持
- Windows存放功能套件使数据能刻录在蓝光媒体上
- Windows Connect Now (WCN)简化Wi-Fi的设置
- 改善与作用中Wi-Fi连接接续的支持
- 使exFAT 文件系统能支持世界标准时间时间戳记,让跨时区的正确文件时间一致
- 支持ICCD/CCID 智能卡
- 支持VIA 64比特中央处理器
- 改进串流高分辨率内容的的音频与视频性能
- 改进Windows Media Center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保护[83]
- 提供一个改善的电源管理计划,在相同设置之下,比原本的管理计划多了一成的效率。
微软表明不会再向Vista发布Service Pack 3。[84]
Windows Ultimate Extras
Windows Ultimate Extras是微软只为Windows Vista旗舰版用户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内含一系列附加功能,通过Windows Update向用户提供[85],取代了此前的Microsoft Plus!,Ultimate Extras只对Windows Vista发布了一代,到Windows 7时即被取消[86],并且若用户从已安装了Ultimate Extras的旗舰版Windows Vista升级至Windows 7时,所有Ultimate Extras附加功能都会被删除[87]。微软总共为旗舰版Vista用户发布了九个Windows Ultimate Extras附加功能,分别是BitLocker与EFS增强[88]、多语言用户界面语言包[89][90]、三个系统声音方案[91]、益智游戏Microsoft Tinker[92]、德州扑克游戏Hold 'Em Poker Game[93]、动态桌面背景功能Windows DreamScene与内容包[94][95][96]。
退市与结束支持
微软于2009年7月22日发布了Vista的继任者Windows 7,Windows 7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它的首周销量是Vista首周销量的3倍[97],发布后的第一年销量就超过了2.4亿份,刷新了微软的的消费者操作系统销售速度记录[98],为了促进新系统的普及,微软还宣布会为在Windows 7正式发售前夕购买了搭载Vista设备的消费者提供免费升级至Windows 7的服务[99]。随着Windows 7的推出,Vista则逐渐退居幕后,微软在2010年4月13日结束了对Windows Vista RTM版本的支持[100],同年10月22日,微软停售了Vista的零售盒装副本,同时宣布将于次年彻底停售Vista[101],对Windows Vista SP1版本的支持于2011年7月12日停止[102],随后,微软于2012年4月10日停止了对Windows Vista的主流支持[103],最终,在发布10年后,2017年4月11日,微软正式结束了对Windows Vista的延伸支持[104][105][106],Vista至此寿终正寝。
预防盗版措施
Windows Vista沿用了微软的产品启动(Windows Product Activation,WPA)设计,因此产生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的授权方式,并各自有对应的盗版验证方式。
OEM授权

OEM版本的Windows Vista将会检查硬件系统BIOS中的鉴别信息以判断该硬件系统是否已包含合法的授权。由于在之前的Windows XP时代,任何一个具备相当电脑知识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修改和刷新BIOS的方式来欺骗OEM版Windows将自行组装的硬件系统误认为具备合法授权的系统,微软公司对于该方式在Windows Vista内做了更新,新的技术命名OA 2.0(OEM Activition 2.0)[107],该技术同样是通过在BIOS预先设置某种消息达到识别目的。但是与上一代简单的在ROM里放置一个标示字符串所不同的是,OA 2.0技术将在BIOS内添加加一个ACPI表格。该表格被称作SLIC。此表格内保存有用于识别的加密数据。一台没有预先安装正确的带有SLIC表格的电脑将无法安装OEM版本的Windows Vista。OEM版本的授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密钥key,一般授权认证都会贴在设备的外壳上,也是Windows安装的key;第二部分是BIOS中的微软对设备厂商的认证,由设备生产商植入;第三部分与BIOS认证匹配的数字认证存放在硬盘中。设备开机之后系统会自动侦测激活方式,侦测到系统为OEM激活时,Vista会开始将三部分全部提取出来,进行匹配运算,匹配成功即可开机运作,整个过程不须连上网络。
个人用户
和之前需要启动的微软产品一样,使用Starter、Home Basic、Home Premium和Ultimate版本的个人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自动激活或致电当地的微软产品激活服务。Windows Vista要求在30天内激活。
大量用户
由于吸取了Windows XP时代大量授权密钥(Volume License key, VLK)泄露而产生大量非法用户的教训,Windows Vista不再提供无限授权的VLK,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之为VL 2.0(Volume License 2.0)的解决方案,又分为两种:
- Multiple Activation Keys(MAK),即面向小型组织或者单机用户,提供有限授权(例如,可用于10台PC)。
- volume license key-management service(KMS),提供给有25台或者更多的机器的大用户。在KMS方案中,必须有一台服务器搭建为KMS Server(须为Windows Vista或Windows Server 2008)并且独立启动后,其他Windows Vista客户端系统则向该台KMS Server请求验证和启动,达成验证服务的代理作用。该方案适合Business和Enterprise版本的Vista。在启动后,客户端Vista会启动一个180天的倒数计时时钟,并于特定的时间(倒计时结束前1小时左右,具体不明)试图连接到KMS Server来重置这个时钟的默认值到180天。可以想见的是,如果180天内没有成功连接到有效的KMS Server,该客户端Vista就会进入功能精简模式(Reduced Functionality Mode,RFM,只能使用IE浏览器1个小时),高级功能将会不可用[108][109][110]。
但在微软推出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1时,则是取消了功能精简模式(Reduced Functionality Mode,RFM)和未验证状态(Non-Genuine State,NGS)[111]。而产品未启动或验证未通过的用户,则将会进入特别提醒模式(notifications-based mode),将电脑的背景设为全黑,并在画面右下角显示「此版本Windows不是正版」消息提醒用户[112]。
参看
- Microsoft Windows的历史
- Vista后的操作系统开发计划:Windows 7、Singularity
- 对应Vista的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2007
- 对应Vista的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 Windows Home Server是一款与Windows Vista拥有类似外观的家庭服务器操作系统,但实际上是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的NT5.2内核,而非Windows Vista的NT6.0内核。
注释和参考
- . [2007-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 . StatCounter Global Stats. StatCounter.
- . Stories. 2005-07-22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8) (美国英语).
- . PressCentre. 微软(新西兰分公司). 2007-01-30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 . Windows Marketplace. 微软. 2007-01-30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2).
- . PressPass. 微软. 2005-09-13 [200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6).
- Aaron Ricadela. . Information Week News. 2006-02-14 [2006-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8).
- Mike Ricciuti. . CNet News. 2004-06-01 [2006-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6).
- . BetaNews. 2001-07-24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7) (英语).
- 李, 开复; 范, 海涛. . 中信出版集团. 2009: 188. ISBN 9787508616780.
- . web.archive.org. 2005-02-07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7.
- . web.archive.org. 2005-12-18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8.
- . web.archive.org. 2006-02-18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8.
- . web.archive.org. 2007-07-02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2.
- . web.archive.org. 2008-05-17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 李, 开复; 范, 海涛. . 中信出版集团. 2009: 191. ISBN 9787508616780.
- . web.archive.org. 2015-09-24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www.schneier.com.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 . web.archive.org. 2007-06-21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1).
- . web.archive.org. 2014-01-27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7.
- . web.archive.org. 2005-07-18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7-18.
- . CNET.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英语).
- Martens, China. . Computerworld. 2005-07-22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5-08-15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8-15.
- Chen, Raymond. . The Old New Thing. 2019-07-22 [2024-04-09] (美国英语).
- . 2006-03-22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英国英语).
- Teather, David. . The Guardian. 2006-03-23 [2023-07-28].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英国英语).
- Vamosi, Robert. . CNET.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英语).
- . Stories. 2007-01-29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美国英语).
- . NBC News. 2007-01-30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英语).
- published, Dan Grabham. . TechRadar. 2007-01-29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英语).
- Lohr, Steve. .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1-30 [2023-07-2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美国英语).
- Press, The Associated. . The Daily Illini. 2007-01-30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 . PressPass (新闻稿). 微软. 2006年2月26日 [2006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16日).
- Fisher, Ken. . Ars Technica. 2006-02-27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3) (美国英语).
- . iThome.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中文(繁体)).
- Arthur, Charles. . The Guardian. 2008-08-29 [2024-03-09].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 . support.microsoft.com.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LK. . Tech Journey. 2007-01-10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9-10-29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9.
- . web.archive.org. 2006-11-10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0).
- kexugit. . learn.microsoft.com. 2006-07-22 [202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0) (美国英语).
- Boutnaru, Shlomi. . Medium. 2023-08-11 [202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0) (英语).
- . www.dotnetcurry.com.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 . www.intelliadmin.com.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 . web.archive.org. 2013-01-21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 . web.archive.org. 2006-11-16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6.
- . CNET.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英语).
- BetaFred. . learn.microsoft.com. 2022-10-14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 (美国英语).
- . How-To Geek. 2007-01-08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4) (英语).
- Contributor, Ellie Gibson. . GamesIndustry.biz. 2007-03-27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英语).
- https://www.informationweek.com/author/paul-mcdougall. . InformationWeek. 2007-03-26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英语).
- . Reuters. 2007-05-15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英语).
- online, heise. . heise online. 2007-01-30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德语).
- Spooner, John G.; Foley, Mary Jo. . eweek.com. 2005-08-05 [2006-08-15].
- Judge, By Elizabeth. . 2023-08-04 [2023-08-04]. ISSN 0140-0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英语).
- Staff, C. R. N. . www.crn.com. [2024-02-13].
- Fisher, Ken. . Ars Technica. 2006-04-03 [2024-02-13] (美国英语).
- . ZDNET. [2024-02-13] (英语).
- . Engadget. 2006-04-02 [2024-02-13]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10-02-17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7.
- . www.computerworld.com. [2024-02-13].
- Stross, Randall.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3-09 [2023-08-29].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美国英语).
- . [200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 [200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在采用U盘、硬盘安装时不需要。
- Fisher, Ken. . Ars Technica. 2008-04-11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9-06-14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4.
- Keizer, Gregg. . Computerworld. 2009-01-22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英语).
- . Reuters. 2008-02-29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英语).
- . iTnews.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 . web.archive.org. 2009-01-20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0.
- Mitchell, Dan.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8-04 [2023-08-29].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美国英语).
- . TechRepublic. 2008-03-18 [2024-01-27] (美国英语).
- . PCMAG. [2024-01-28] (英语).
- published, Dan Grabham. . TechRadar. 2008-02-05 [2024-01-27] (英语).
- Smith, Ryan. . www.anandtech.com. [2024-01-28].
- Smith, Ryan. . www.anandtech.com. [2024-01-28].
- Smith, Ryan. . www.anandtech.com. [2024-01-28].
- . [200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9).
- Mike Nash. . 2008-10-24 [200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6).
- . Microsoft. 2008-10-02 [200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0).
- . 2009-02-06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2).
- . [201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2).
- . web.archive.org. 2016-12-28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8.
- Protalinski, Emil. . Ars Technica. 2009-02-06 [2024-01-02] (美国英语).
- . Softpedia. 2009-02-11 [2024-01-02] (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8-02-10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7-03-06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7-10-25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6-11-10 [2024-01-02].
- Protalinski, Emil. . Ars Technica. 2008-09-24 [2024-01-02]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8-01-28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7-03-07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8-05-13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8-12-07 [2024-01-02].
- Keizer, Gregg. . InfoWorld. 2009-11-05 [2024-03-09] (英语).
- Arthur, Charles. . The Guardian. 2010-10-21 [2024-03-09].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 Mintz, Jessica; Writer, AP Technology. . phys.org. [2024-03-09] (英语).
- . [2024-03-09] (美国英语).
- Oiaga, Marius. . softpedia. 2010-12-03 [2024-03-09] (english).
- . web.archive.org. 2021-07-11 [2024-03-09].
- kexugit. . learn.microsoft.com. 2011-05-16 [2024-03-09] (美国英语).
- . support.microsoft.com. [2024-03-09].
- . PCWorld. [2024-03-09] (英语).
- Newman, Lily Hay. . Wired. ISSN 1059-1028 (美国英语).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0).
- Fisher, Ken. . Ars Technica. 2006-10-04 [2024-01-02] (美国英语).
- Finnie, Scot. . Computerworld. 2006-11-10 [2024-01-02] (英语).
- . ZDNET. [2024-01-02] (英语).
- . 4sysops. 2007-12-05 [2024-01-02]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07-10-14 [2024-01-02].
外部链接
![]() |
维基新闻相关报导: |
![]() |
维基教科书中的相关电子:Windows Vista |
官方网站
- Windows Vista 的支持已终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SD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评测
- 评测和预告(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