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 Thunderbird

Mozilla Thunderbird,非正式中文名称为雷鸟,是由Mozilla基金会研发的一款自由及开放源码[10]跨平台电邮客户端新闻阅读器聚合器以及即时通信软件

Mozilla Thunderbird
macOS上运行Mozilla Thunderbird 115
macOS上运行Mozilla Thunderbird 115
原作者
开发者MZLA技术公司(MZL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首次发布2003年7月28日2003-07-28
当前版本
  • 115.9.0 (2024年3月19日;稳定版本)[1]
  • 125.0beta (2024年3月19日;测试版本)[2]
源代码库
编程语言C语言, C++, JavaScript,[3] CSS,[4][5] XUL, XBL
操作系统Windows 7及更高版本;OS X 10.9及更高版本;Linux[6][7]
语言59[8]种语言
类型电邮客户端新闻阅读器聚合器
许可协议MPL 2.0[9]
网站

2004年12月7日,Mozilla发布了Mozilla Thunderbird的1.0版本,并于首三日即获得超过五十万次下载,而十日内已有一百万次下载[11][12]

2012年7月6日,Mozilla宣布由于此前为增加Thunderbird功能的努力大多没有成果,故将降低其开发的优先性。新的开发模式将转为「延长支持版本」,只提供安全性及稳定性更新,而新功能的开发则交予社群负责[13][14]

2015年12月1日,Mozilla运行董事长米切尔·贝克发表一份公司内部通告,指出Thunderbird的开发须从Firefox的开发中分拆开。他指Thunderbird的开发者花费不少功夫于适应Mozilla的技术,而Firefox的研发亦因须支持Thunderbird而受阻。另外他亦认为Thunderbird将难以拥有如Firefox一般的影响力[15][16]。如此同时,Mozilla基金会宣布为Thunderbird提供暂时性的法律及资金援助[17]

功能

Thunderbird可用作电邮、新闻组、聚合器或聊天(XMPPIRCTwitter)客户端。其缺省安装的Lightning扩展则入了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用户若有需要亦可自行安装其他附加组件

消息管理

Thunderbird可管理多款电邮、新闻组及聚合器账户,并容许同一账户内使用不同身份。功能包括快速搜索、虚拟文档夹、高端消息过滤等。Linux系统上则额外支持movemail账户。Thunderbird对各操作系统的不同提示方式皆有基本支持,而若要较高级或复杂的提示方式则需安装其他附加组件[18]

垃圾邮件过滤

Thunderbird内置一款贝叶斯垃圾邮件过滤器,亦可使用建于通信录的白名单,也可以利用SpamAssassin等服务器方过滤器[19]

附加组件及主题

附加组件可通过安装XPInstall模块以增加其他功能。这些附加组件可以从Mozilla官方的附加组件网站上下载并自动更新。

Thunderbird支持不同面板以改变其外观和样式。面板中包含CSS与图片,并同样可从上述的网站中下载[20]

支持标准

Thunderbird跟随下列的业界标准:

  • 电子邮件
    • POP容许用户将电子邮件由服务器移至本地文档夹。
    • IMAP容许用户作电子邮件相关的操作,而Thunderbird亦自行加入一些IMAP的扩展标准[21]
    • LDAP地址自动完成。
    • S/MIME用作电子邮件的加密和签名。
  • 聚合器

文件格式

Thunderbird支持下列的电子邮箱标准:

  • mbox - Unix的电子邮箱格式,一个文件收藏全部邮件
  • maildir - 每封邮件由各自的文件中保存

Thunderbird使用MorkMozStorage作为其内部数据库的保存格式。Mork原安排于Thunderbird 3.0中由MozStorage完全取代[22],但及后依然有使用。

大型文件链接

自第38版起,Thunderbird支持将较大的附件转为链接而非直接附加寄出,以避免邮件因附有大文件而遭拒绝接收。

输入HTML元素

用户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选项加入HTML元素,如删除线、斜体等。

跨平台支持

Thunderbird是一款跨平台的软件,官方提供对下列操作系统的支持:[23][24]

同时亦有下列非官方移植版本:

源代码皆全部已发布,并可自由下载及编译至不同的系统结构及操作系统。

国际化与本地化

Thunderbird已翻译至59种语言[8],惟并未支持完全电子邮件地址国际化,只可于电子邮件地址的本地部分,即「@」之前可以使用UTF-8字符[29]

安全性

Thunderbird提供企业级安全性功能,例如IMAPSMTP服务器可使用TLS/SSL连接。其亦原生支持使用S/MIME作签署或加密用。

用户可通过关闭某些功能以提升安全,如禁止加载远程图像及禁用JavaScript;另外亦可通过附加组件来加入额外的安全性功能,例如Enigmail可以利用PGP签署、加密或解密邮件。

法国军队使用Thunderbird之时亦为其安全性作出贡献,以使其达至NATO通信的要求[30]

历史

Mozilla Thunderbird标识的演变历史

电子邮件的收发原属于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中的一项功能,后来则如Phoenix般作独立的实验性分支,却未能如前者般成功。直至电子邮件客户端的需求因Firefox出现而上升时,再加上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宣布于1.5版本后将分拆为各种不同独立的软件,Minotaur才重新开始开发,改名为Thunderbird并将其转移至Firefox研发的软件开发工具之上。其后,于2004年12月23日,Thunderbird以Lightning扩展的方式提供日历相关的功能。于2017年12月推出的Beta版本中,Thunderbird开始按Firefox Quantum的方式加入了「Photon」用户接口,容许加载Microsoft Outlook的数据以及停用基于XUL的旧式附加元组,转为使用WebExtensions[31][32]

Thunderbird一直并未有Firefox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使得Mozilla并不注重前者的开发,并开始将其脱离出Mozilla体系。2007年7月26日,Mozilla基金会宣布因Mozilla公司将专注于Firefox的开发,故Thunderbird将会由另一独立组织继续开发[33]。2008年2月19日,设立子公司Mozilla Messaging专注负责电邮及相关通信软件的开发,其首项工作为完成即将推出的Thunderbird 3。Thunderbird 3的Alpha版本命名为「Shredder」。2011年4月4日,Thunderbird随着Mozilla Messaging合并至Mozilla基金会旗下的Mozilla Labs[34]。2012年7月6日,Thunderbird董事总经理Jb Piacentino的一份机密通告遭泄漏至TechCrunch[35],当中提及Mozilla将会把开发员调离此项目并将开发新功能的责任转移至由社区负责。通告最终于7月9日公开,而米切尔·贝克则撰写一篇文章指出Mozilla决定将Thunderbird转移至新的开发及管理模式[13][14]。2014年11月25日,新管理团体Thunderbird Council宣布活跃的贡献者于多伦多的Mozilla办公室讨论了Thunderbird的未来。他们认为Thunderbird需要更多全职员工支持才可推出稳定、可靠,而亦能加入社区要求的新功能的产品[36]。2015年12月1日,米切尔·贝克于公司内部通告中提议Thunderbird从Firefox的架构中分拆开来[15]。他指Thunderbird没有Firefox的「行业性影响」,更是拖慢了后者研发的进度[37]。Mozilla虽希望继续参与Thunderbird项目,但认为需要于开发上获得更多支持[38]。2017年5月9日,Philipp Kewisch宣布Mozilla基金会将继续为Thunderbird提供资金及法律支持,但同时亦会将其移离Mozilla公司的架构之中,不再参与项目的日常操作[39]

另外,Thunderbird亦有作为其他软件的起始技术平台,2006年10月11日,Qualcomm与Mozilla基金会宣布Eudora的未来版本将使用Thunderbird的技术平台[40],称作Eudora OSE,即Eudora的开放原代码版。2006年后期,Debian因版权问题将Thunderbird重新包装为Icedove[10][41]。2007年9月17日Mozilla基金会宣布将资助ActiveState基于Thunderbird研发互联网沟通工具[42]

推出版本

Thunderbird如Firefox般使用三段式开发版,分别为Release、Beta及Nightly。发行时间和排版引擎Gecko的版本也与Firefox相同,例如同时于2011年9月27日发布的Firefox 7和Thunderbird 7皆使用Gecko 7.0。

参考数据

  1. . [2024年3月19日] (英语).
  2. . [2024年3月19日] (英语).
  3. . Rietta.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4).
  4. . David Walsh.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
  5. . userstyles.org. [200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3).
  6. . mozilla.org. Mozilla Messaging. [March 24,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7. . mozilla.org. Mozilla Messaging.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4).
  8. . mozilla.org.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9. , mozilla.org, [201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10. . LWN.net. [201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11. . Asa Dotzler's Blog. 2004-12-10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12. . Asa Dotzler's Blog. 2004-12-18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8).
  13. . Mitchell's Blog. 2012-07-06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14. . MozillaWiki. [2015-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15. Baker, Mitchell. . Google Groups, Mozilla Governance.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1).
  16. Lunden, Ingrid. . TechCrunch. [2015-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7. Kent, James.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18. . addons.mozilla.org.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19. . Forums.mozillazine.org. [200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20. . mozilla.org.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21. . mozilla.org.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22. . Wiki.mozilla.org. 2009-08-10 [200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23. . Mozilla.org.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24. . Mozillamessaging.com.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8).
  25. . FreshPorts.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26. . OpenBSD ports. [201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27. . Os2news.warpstock.org. 2013-01-08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28. . Mozilla.org.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9. . 2013-01-08 [2018-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30. Marcel Michelson. . Reuters. 2009-12-10 [201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31. Ghoshal, Abhimanyu. . The Next Web. 2017-12-20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32.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33. Claburn, Thomas. . Internet section (InformationWeek). 2007-07-27 [200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9).
  34. Paul, Ryan. . Ars Technica. 2011-04-05 [201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2).
  35. Sarah Perez. . TechCrunch. 2012-07-06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36.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2014-11-25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37. . TechCrunch. 2015-12-01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38. . blog.lizardwrangler.com. [2016-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39. Kewisch, Philipp. . The Mozilla Thunderbird Blog. Mozilla.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40. . Eudora.com. 2006-10-11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1).
  41. . Debian. [201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42. . Mozilla.com. 2007-09-17 [200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Mozilla Thunderbird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