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狂人求利核心求名中美不易擦槍走火 - 李平

蘋論:狂人求利核心求名
中美不易擦槍走火 - 李平

狂人特朗普意外入主白宮,中國官方輿論是又喜又憂。喜的不只是特朗普外交政策上的孤立主義,給中國拓展國際空間帶來「機遇」,更有美式民主、政治秩序「出了大問題」,給中國維護一黨專政增添了「制度自信」。憂的不只是美國將在匯率、關稅等問題上拿中國開刀,更有特朗普與習近平的強勢,會否讓中美對抗之際擦槍走火。

重返亞太 由軍政轉經貿

明年一月特朗普就職總統時,中美建交已有38年。這38年間,中美既有對抗,也有合作,一如鄧小平所說「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裏去,也壞不到哪裏去」。其中的決定因素有三:一是共同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奠定了合作基礎;二是政治制度、價值觀的差異,決定了衝突在所難免;三是領導人都相對務實,避免了衝突升級、拓寬了合作範疇。美國歷任總統哪怕是在競選時對中國惡語相向,就職後也都轉軚,而從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中共三代領導人的外交主調都是韜光養晦。
時過境遷,中國近年隨着經濟實力增強,在國際上開始咄咄逼人,甚至耀武揚威,習近平又剛取得核心地位,內政外交更趨強勢。而特朗普、希拉莉競選中對中國的批判力度及政綱上對華政策的強硬都遠超過往。雖然希拉莉落敗,其主導的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可能修正、對中國人權的關注可能再削弱,但特朗普的匯率、貿易政策更為強硬,對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亞太地區的干預反而可能強化。如果說,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原本着重於軍事、政治,那麼,特朗普只不過是把戰略重點轉移到經濟、貿易,與中國的衝突只會加劇,不會緩和。
中國官方媒體、學者多認為,特朗普當選後,同時帶給中國機遇與挑戰。一方面,特朗普的外交孤立主義,包括反對自由貿易和針對中國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減少對亞太盟友的援助,都將給中國搶奪國際政治、經濟話語權製造更多機會。另一方面,中國仍面對多重挑戰:一是美國插手南海問題的戰略,不會輕易被特朗普推翻,南海風波不可能就此平息,還有擦槍走火可能。二是特朗普將在匯率、關稅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加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三是中美在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可能付之東流。

既合作又對抗 大勢不變

然而,把特朗普入主白宮當成中國拓展國際舞台的機遇,恐怕只是中國一廂情願。中國媒體,包括一些中美問題專家,都提出一種論調,指特朗普是商人,而中國最擅長同商人打交道,甚至宣稱相比長期對中國持不友好態度的希拉莉,特朗普上台是「上天對中國的最大恩賜」。官方輿論的這種論調,是基於特朗普的強勢,但是,美國的利益絕不只限於勞工福利,國會、政府、媒體也不可能坐視特朗普放棄美國的軍事、戰略利益,更不是對特朗普毫無約束力。
反而,中美如果擦槍走火,無論是軍事上,還是貨幣戰、貿易戰,更易受領導人的政治經濟目標與行事風格影響。可以說,中美關係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領導人的不可測性、不確定性,以及現有政治體制對他們的約束力。如果中國媒體的特朗普商人治國論反映官方立場,則顯示中國有意利誘特朗普合作,而不會走對抗之路,這也符合中共一貫的面子政治和利益。只要特朗普在人權問題、國際舞台上給習近平更多面子,就有機會讓中國在經貿問題上作出更多讓步。
總而言之,中美既合作又對抗的大勢不可能改變,領導人磨合期間亦難免有政治、經濟的震盪。如果狂人求利、核心求名,則中美可減少擦槍走火風險,香港也可以少受些池魚之殃。反之,則世界大亂,難有寧日。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