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似地球 移民太空首選

地貌似地球 移民太空首選

【本報訊】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也是地球的姊妹行星。香港科學館館長陳淑文解釋,火星地貌與幾十億年前的地球近似,包括有已乾涸的河流或深溝、有類似南北極的位置,證明火星上曾有液態水,甚至生物存在過,所以會是人類移民宇宙的首選,科學家亦正研究如何在火星種植植物以供人類食用。

探「火」先鋒2030年出發

陳淑文說,最快約2030年會有第一批人類出發上火星。火星因距離太陽更遠,1年有超過680日,較地球的365日長。加上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都會因公轉而時遠時近,為確保切入正確軌道降落,所以移民火星只可每隔2年才出發1次。
陳又稱人類移民火星仍面對很多困難,先是地球來回火星需要約3年的時間,登陸火星時,更要先花約1年「圍住火星轉」,以尋找適當的地方軟着陸。
陳淑文續指,落地後還要面對各種起居問題,「水源係問題,火星溫差好大,可以去到負60度左右。壓力都好唔同,人類外出必須要着太空衣」。由於火星引力比較小,因此常有大型沙塵暴,「所以太陽能未必啱用,要用核能」。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