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西方國家的政治地震 - 李怡

世道人生:西方國家的政治地震 - 李怡

傳媒和民調反映的主流民意,英國公投幾乎肯定是否決脫歐,結果相反;傳媒和民調都認為希拉莉一定當選,結果特朗普勝出。原因何在?
今年8月,以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而一夕成名的美國「危機經濟學」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就分析說:從英國脫歐、民粹主義政黨興起到特朗普旋風,是「西方國家內部的全球化輸家,向他們的政黨發出了反叛的怒吼」。
過去,西方國家的左右兩派,涇渭分明:勞方vs資方、工人vs企業、課稅監管vs自由放任。但全球化讓中下階級的薪資、就業大受衝擊,貧富問題越趨嚴重,舊有左右派界線正在消失,終於引發了挺全球化、反全球化的兩大勢力對決,帶來脫歐和這次美國大選的政治大地震。反全球化,就是本土化,即本土利益優先。
西方傳統的體制化政黨,大多由全球化的受益者勢力所控制:企業、都會菁英、技術勞工,以及受工會保障的白領和藍領勞工。
左派和右派政黨的支持者當中,部份勞工是全球化的輸家。過去,他們投票支持左右兩大政黨,有些人是因為社會和宗教價值觀屬於保守右派,還有些人則是因為左派政黨比較支持工會、勞工權益和社會福利。
桑德斯在民主黨裏,是美國左派的全球化輸家代言人,但他在民主黨初選中,敵不過有體制勢力支持的希拉莉。
不過,政治地震的最大斷層,發生在中間偏右政黨。多年來,美國的共和黨背後主宰力量,包括了市場派的大小企業團體、金融利益集團,以及保守的社會與宗教傳統勢力。長期以來,投票給共和黨的草根階層,多半是白人、基督徒、反菁英,他們習慣把自己的經濟困境,歸咎於移民、平權法案(鼓勵僱用少數和弱勢族群),卻從來不怪罪那些大企業。但後來,失業與財富不均日益嚴重,為這群保守選民帶來了最嚴重的經濟威脅。大批的共和黨選民終於發現,他們的經濟利益,其實跟共和黨內支持華爾街、支持全球化的既有體制,完全相反。於是,特朗普竄起,迎合這群人的訴求,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特朗普的反貿易、反移民、反穆斯林、反華爾街、反體制,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美國本土優先等等政策,迎合了這些全球化輸家的心理。
特朗普先是對抗共和黨的傳統勢力。在贏得共和黨提名後,迎戰有龐大既得利益階層,包括企業、媒體、政商和文化名人支持,而且競選經費超強的民主黨希拉莉團隊。他的最終勝出是一個奇蹟,也是對全球化得益者的重要警號。Roubini在8月就提出了:各國應該拿出有效的政策,一方面確保全球化帶來的好處能夠持續,另一方面盡量減輕全球化對輸家造成的傷害。
特朗普的勝出,其中一個啟示就是,儘管既得利益階層控制了一切有利條件,但只要有真普選,人民就還是有希望。因此,民主國家的人民毋須鬧革命或鬧地區獨立。對現狀不滿,下次投票把掌權政黨送走就是了。沒有普選機會的國家和地區,人民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不鬧革命和獨立怎麼辦呢?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