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用家】點只情趣用品咁簡單emoji打入藝術殿堂

【10億用家】點只情趣用品咁簡單
emoji打入藝術殿堂

現在真的很難想像以前純文字討論如何過活,有了emoji的生活真的可以避免太多麻煩。男朋友詐型要送上兩個錫錫圖像、同事幫忙要畀一萬個拜拜手勢、老細發老脾又要回他一萬個雪地裸跪,emoji打救了我的生命。繼2013年「笑到喊」(Tears of Joy)納入牛津字典,成為年度之字,emoji的勢力版圖再次擴大,即將昇華成為「現代藝術」,在今年底殺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在卜戴倫(Bob Dylan)獲頒諾貝爾文學獎都備受爭議的年代,emoji成為其中一家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館的展品當然也有一定的爭議性。實情是,今次MoMa展出的並非我們見慣見熟的emoji,而是日本電信商公司NTT Docomo於1999年推出的繪文字原型。博物館研究中心主管Paul Galloway在新聞稿中解釋,emoji已發展成我們生命中不能或缺的一部份,改變了大家的溝通模式。

Emoji的起源要追溯到70年代,電郵開始流行的時候。但大家漸漸認為單純用文字經常產生誤會,尤其是日語這些日常需要用敬語及較婉轉的方式表達的國家,於是80年代日本人用了簡單標點符號拼合出如 ¯\_(ツ)_/¯(shrung)這種「顏文字」(kaomoji)。踏入手機年代,電訊商就以月亮、雪人及酒杯等標示圖案來發出天氣報告和銷售短訊。當時在NTT工作的栗田穣崇開發了176套表情符號後,正式命名為繪文字,從此被稱爲「emoji」之父。後來直到 2010年,繪文字納入統一碼(unicode),加入iPhone鍵盤,時至今天,我們已有近2,000款emoji了。Galloway表示這套第一代emoji將於今年12月於藝術館的大堂展出,暫時構思會把它變成大堂的牆紙,詳情將會在11月首屆Emojicon上公佈詳情。

談到emoji的影響力,最近就有些有趣的統計結果:

根據著名鍵盤app「SwiftKey」2015年統計全球超過10億個emoji用家發現,原來不同國籍人士用emoji的習慣各有不同。
-法國人比其他地區用心心和親吻符號多出4倍
-加拿大人用鈔票及金錢相關的符號最多
-澳洲人較一般人用酒精相關的符號高兩倍、藥物及零食則多65%
-馬來西亞人用最多「屎尿屁」類符號

另外,交友網站match.com則資助美國羅格斯大學訪問當地近六千名單身人士,發現:
-56%常用emoji的人在過去一年有性生活,相比不常用的群組多23%
-62%常用emoji的人對婚姻充滿憧憬,不常用的群組則只有30%
-會用親嘴符號的女士更容易得到高潮

資料來源:singlesinamerica、vox.com

記者:馬朗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