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雷動效應 戴耀廷檢討

低估雷動效應 戴耀廷檢討

【立會選戰2016】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新界西及九龍東均有民主派候選人高票落馬,部份人批評是受雷動計劃拖累所致。計劃發起人戴耀廷指,響應雷動的人數遠超想像,承認低估了情況,致有候選人得票出現大變動。他仍相信策略投票能突破不公平選舉制度,今次也達致非建制取得30席的目標,但慨嘆自己已成「負資產」,下屆未必再辦同類計劃。
記者:伍雅謙

坊間批評雷動名單並非根據民調決定,質疑有「政治篩選」。戴耀廷昨出席電台節目時解釋,建議名單由民調及參與計劃的策略選民選出,譬如九龍東候選人、熱血公民黃洋達勝算原本較高,但因大部份參與者不願投票給黃,只能將票源集中人民力量譚得志,結果兩張名單雙雙落選。

慨嘆變「負資產」

至於新界西,戴指當日有4張名單需要考慮,經群組討論及投票後決定建議公民黨郭家麒及社民連黃浩銘。至選舉當日下午,由於投票率高,因此建議再分票予工黨李卓人名單,惟因票源不均及系統受攻擊延遲發放訊息影響,結果未能成功分票。
戴最初希望集合20萬名選民進行策略投票,結果僅4萬人參與投票日前的策略投票商討,投票當日才響應的人數卻遠遠超乎預期。戴指很多市民以為策略投票只是做「救兵」,但計劃實際上分開兩批人,首批有清楚意向的人士應在傍晚6時前投票,另一批「雷霆救兵」則於8時後投票。但有選民為保非建制候選人取得末席,令末席反成得票最多的首席,將來須清晰推廣有關訊息。
被問及由少數人決定投票建議是否符合政治道德,戴解釋任何人均可以做類似建議,選民亦非盲目跟隨,但是他對部份認識多年的朋友落選感到難過。但雷動計劃在新西及九東推薦名單的成功率是66.6%,所有推薦名單成功率是82%,而今次行動資源只花費大約1萬元,戴認為已有很大「value added(附加價值)」。
今次戴未見有建制派參與計劃影響分析,故未有啟動能辨別「五毛」的智能程式,將來若再有大規模雷動或會使用。然而他直言部份非建制派人士對他不滿及失去信任,慨嘆自己已成「負資產」,4年後若要行動成功,必須由各方信任的人策劃才行。

信策略投票有用

他至今仍堅信策略投票「係突破𠵱家政制困局嘅武器嚟」,並已將策略投票識帶入社會,非建制派日後應檢討選民對策略投票的重視程度。他否認想「造王」,樂於教學及學術研究。
科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指出,無法掌握實際多少人響應雷動,「有啲人又跟啲唔跟啲」,加上系統被攻擊導致訊息延誤,難以評估雷動實質是否「救錯人」,「咁快就指摘戴教授,我係有保留」。若4年後再辦雷動,必須解決參與策略投票討論人數有限的問題,也應慎防建制派有所防備甚至發放假訊息擾亂雷動。
雷動聲吶昨晚向策略選民發訊息,稱將於短期內完成檢討報告,一併回應所有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