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者有意 - 楊靜

聽者有意 - 楊靜

這天有個每日價焦頭爛額的小朋友被公司叫去給讀者寫回信,來信者未出大學,對於人生的選擇和社會的沈浮感到撓心的焦慮,希望能有睿智的過來人指點迷津。
我知道這任務後,很不厚道地在背地偷笑。我這位小朋友每天像林黛玉活在大觀園那樣在人世間掙扎,「風刀霜劍巖相逼」下,對偽君子和真小人嫉惡如仇,對自己也絕不心慈手軟。她能安全鮮活的出現在我們眼中,已是奇蹟。如今這個熱鍋上的螞蟻要去救另一隻無頭的蒼蠅,真是奇妙。
哪知回信登出來不但頭頭是道,語氣也少了她平日的凌厲,儼然一個雖知世道多艱仍願昂首闊步的老人家。我估寫信人讀到這金玉良言,應該會受到極大鼓舞。而我的朋友隔天就變回本尊,為文字錯誤憎恨自己。 這一來一往中的假象與真心,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部無厘頭日本電影《一首Punk救地球》。
電影用倒敍手法,從地球將要毀滅那個時刻開始,追溯幾位不同世代的日本人的個人奮鬥。雖然家庭背景、教育、職業、性格千差萬別,但他們都因同一首朋克歌曲寫出不一般的人生。隨着時光倒退,這首神曲撲朔迷離的身世浮出水面,家喻戶曉的流行音樂本是小眾樂隊破釜沈舟之作,而振奮樂隊靈魂的歌詞則摘自一首外國詩集,謎題最後一環是一位戰後四處搵食的中年男子,他為了薪水偽造自己的語言能力,像谷歌翻譯那樣,生搬硬套地拼出一首「詩」交差。
然而這些硬傷歷盡幾世幾劫,居然挽救地球於覆滅。這樣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成功的例子,也許也會出現在那位寫信求助的大學生。可能道理和講的人無關,全靠聽者有意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