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自己配藥食 - 李德誠

開心見誠:自己配藥食 - 李德誠

大雄患有焦慮抑鬱差不多10年,初次發病時到家庭醫生求診,服用了血清素調節劑,病情很快便好轉過來,不過覆診兩三次後,大雄便自行到藥房配藥,後來藥房要求出示處方,大雄又再回到家庭醫生處,強烈要求下拿到醫生處方,又繼續到藥房去配藥食。這段期間,如果大雄覺得沒有甚麼不適,便會自行把藥物減半,兩三個月後情況惡化,他又會自行把藥物增加回本來的水平。
這10年期間,大雄覺得自己的焦慮抑鬱症狀受到控制,其實他一直都沒有完全康復,工作能力並沒有回到從前的水平,上班時總是處於捱打狀態,失去了從前工作的熱誠,記憶力沒有回復過來,經常因這個緣故出錯,以前下班之後喜歡泡茶,現在甚麼地方都不願意去,經常「呢度痛嗰度痛」,而且抗壓能力非常低,一旦工作上或生活上有甚麼轉變,焦慮恐慌情緒又會再跑出來,遇到這些情況,上班時便要避開坐巴士和地下鐵,以防驚恐發作。
大雄的焦慮抑鬱一路得不到根治,因為只覆診了兩三次,醫生沒有充足機會調校藥物,雖然處方已經不錯,但藥力卻不足以把所有症狀清除掉,所以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沒有回到病前的狀態,因為病情一路沒有根治,所以即使小小的壓力,又會出現波動。
當然,遇上小病痛自行到藥房買藥或配藥,實在無可厚非,但如果患上的並不只是傷風感冒,長時間自行配藥,自行調校服藥水平,或會得不償失。我有一位朋友服用了抗敏感藥20年,但其實病情已經好轉,並不需要再每天食藥;也遇過一些病人,還在服用很古老型號的藥物,其實我這些朋友和病人如果定期覆診,便不會白白多服藥物,或錯過轉用新藥的機會。
而且,有時候病情雖然非常穩定,並不需要調校藥物,但有時候藥物經過連年使用後,出現有一些從前未有留意到的副作用,雖並不嚴重至需要回收藥物,但可能在處方時,要考慮病人獨特的情況,或因此而停藥或轉藥,如果自行配藥,便可能錯過了轉藥的機會,因而出現不必要的副作用。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