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後面的人 - 楊靜

相機後面的人 - 楊靜

因着火車延誤,我隨意在途中找到一站,停留半日。
那一周瑞士好熱,精緻的小城空蕩蕩沒有一個遊魂。我晃去算是地標的攝影博物館,有兩三場展覽同時舉行。街左邊是日本市民戰後的抵抗運動;街右邊則是瑞士南部一個貨郎用一生紀錄的窮鄉日景。都是黑白照,隔了一百年。
近入口處多是年輕人的單人照,身架和面孔是少年的,神色卻至少老十年,或凝重或麻木,呆滯看着鏡頭外某處,衣服質地粗糙,大小也不合適。看多了漸漸猜到,這個近義大利的天主教小鎮,一百年前是遠離技術革命與戰爭的脫節山谷。人們似乎和歷史一樣老,沒有抱負的長大,然後生育、勞作,再到死亡。
再往後是家庭合影,生過孩子的女人老得快,胸細細長長掛在外衣下,一家好幾口坐成一團,全部皺起眉頭死盯快門。有點像晚清黑白照,別說尋常百姓,故宮裏展的李蓮英和大小嬪妃也都是這氣質,我猜從新奇到不耐的最後定格。還有一群坐在戶外椅子上的小提琴手,每個都叼根菸,神情冷漠,眼光好像越過相機和攝影師看去虛空裏。
在這死氣中偶爾看到些蛛絲馬跡,讓我對攝影師生出好奇的心——那些營養不良的孩子獨照裏,背景的城堡、冰峰和湖水總是一樣,細看是同一幅背景畫,拍攝前被吊在牆上;有的男人和妻子合影腳下會有半個椅子的痕跡,老頭身材萎縮得快,卻不能在氣勢上輸給女人。
相機後面的人,是個在這裏挨家挨戶賣雜貨的nobody——展覽冊頁這麼說,他偶然得着一個相機,從此就沒再放下。有時被叫去拍點重要的照片,但農村裏這樣的時刻不多;更多是他賣貨之餘順手抓拍。沒有錢去遠方,甲乙丙丁和他們的孩子就成了膠片的主角。越拍越窮,妻子離開了他,也帶走了孩子;漸漸地,他拍過的年輕人長成壯勞力,沿着新修的路去義大利和英國討生活。相機前後的人都越來越老,變成黑白照被時間捲進過去裏。他最後是窮死的,孤零零那麼一個。
想到他的時候順手點開博物館的主頁,想找他的名字,可展覽撤了,信息也是,又消失了。人的痕跡,大概也是如此吧。偶爾也會被想起,是困在照片中的故事,情節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