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潘帕斯草原名產 阿根廷巨牛扒肉嫩汁豐

【飲食籽】潘帕斯草原名產 阿根廷巨牛扒肉嫩汁豐

【飲食籽:嘴刁評台】
1900年代,阿根廷的黃金年代。戰前的阿根廷,是南美大國,世界第七富有國家,探戈的國度,盡是貝隆夫人婀娜又剛強的身影。在南部的潘帕斯大草原(Pampas)上,則是「馬背上的民族」高卓人(Gaucho)的天地,他們以馬球為榮,技術之精湛能與英國人較量。他們善騎,也擅吃,因Pampas大草原的名產還有牛肉,只吃綠草,長得特別豐壯,肉味濃。這種牛,在最新的阿根廷餐廳Buenos Aires Polo Club(下簡稱BA)也吃得到。

步進BA,像去了另一個時空。騎師服、馬球長靴、深色木材、豪華皮椅,彷彿置身於阿根廷1900年代的貴族俱樂部,餐廳更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San Telmo antiques market搜羅大量馬術古董精品及油畫,活像去了南美的黃金年代。黃銅吧枱上迎接我的是阿根廷調酒師Azul,一身筆挺制服的他為我送上阿根廷紅酒,這種氣派在香港不常見了。走進主用餐區,更有歐陸扒房的Cozy。

小火慢烤 肉嫩汁鮮

阿根廷人愛吃肉,說到牛扒,絕對是專家。BA是Black Sheep餐飲集團的最新餐廳,就在以前同集團的西班牙餐廳Boqueria舊址,老闆Christopher Mark出身扒房Bistecca,又擁有牛扒薯條餐廳La Vache,對牛的要求自然高,為了開BA,特地飛到阿根廷,左選右找,選定了天然牧場General Pico一塊最肥沃土地上成長的安格斯黑牛,牠們均在潘帕斯大草原由高卓人飼養,在長達250公里的平坦草原上自由走動,只吃超過17種天然的牧草,肉質不僅較穀飼牛嫩滑,更蘊含豐富的礦物,不用打激素也夠肥壯。
牛肉靚,烹調手法盡量簡單,用傳統阿根廷火爐Parilla炭烤,以往我有個印象,南美的牛扒總是「柴皮」,對愛吃和牛的香港人來說,不夠油潤,餐廳主廚Felipe Lopez說:「你們吃的是大火燒成的牛扒,外皮夠焦脆,但肉質會因此變韌,我的做法是以較小的火慢烤15至20分鐘,離火後讓牛扒收汁近半小時。」BA的牛扒切開後,沒有一滴血水,只有肉汁徐徐流出,肉色均勻粉紅,誘人得很,價錢更誘人,14安士的西冷不過$298,最貴的T-Bone僅$788,比一般扒房平兩、三成,牛魔王一定吃得心滿意足。
即使不吃牛,餐單豬羊雞魚也齊全,像煙熏荷蘭豬腩肉,以南美Chimichurri香草醃後煙熏,上桌時香得很。
別忘了甜品,這裏的甜品做得和牛扒一樣好,沒有一般扒房的蘋果批和心太軟,取而代之,是燒棉花糖!有趣之處是棉花糖內有咖啡朱古力雪糕,連一盤炭火上桌,顧客自己燒。甜品師說希望做一些有趣的甜點,試想像兩個大男人吃完一大塊肉後,拿着兩串棉花糖在燒?何其搞笑!

Checklist(5★為滿分)
【位置】餐廳位於蘭桂坊Hard Rock Cafe樓上,吃完再蒲,極方便。(★★★★☆)
【環境】餐廳分為幾個小區,處處都像歐陸洋房般溫馨cozy,又有氣派。(★★★★☆)
【酒單】雞尾酒以經典及男士喜歡的濃味為主,紅白酒則有大量西班牙酒,價位相宜,最便宜一杯白酒$68。(★★★★☆)
【份量】份量不小,30安士T骨牛扒夠三、四人吃,價錢算合理。(★★★★☆)
【洗手間】洗手間較細但算清潔,洗手間門前非常昏暗,出入務必要小心。(★★★☆☆)
【總評】裝潢一流,有如時光倒流到南美的黃金年代,服務熱心,食物亦有水準,只是如一般南美食物,對亞洲人來說味道較濃,吃不慣的多喝兩杯酒好了。(★★★★☆)

Buenos Aires Polo Club
中環雲咸街33號LKF Tower 7樓

撰文:鍾詠嫻
攝影: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