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啜完唔好嘥 飲品盒變發電燃料

【專題籽】啜完唔好嘥 飲品盒變發電燃料

【專題籽:易零壹綠】
根據綠色力量統計,香港每年拋棄37億個紙包飲品盒,每日棄置量可鋪滿16.9個香港大球場。紙包飲品盒多為鋁箔盒,成份複雜,回收價值高,可惜香港無回收商處理,生產商亦坐視不理,結果全送往堆填區。最近有環保團體在十間小學回收過萬個飲品盒,運往日本製成可發電的環保燃料,另有本地設計師把飲品盒變身做銀包及散紙包。

下課鐘響了,又到小息時間,學生一窩蜂湧到小食亭買零食及飲品,小二生王鎧鍁及冼帕熙把握時間,喝光手上的紙包檸檬茶。喝完後,他們沒有丟掉飲品盒,而是拔掉飲管及飲管膠套,丟入塑膠回收箱,再按扁飲品盒,剪角沖洗後放進學校的回收箱。你冇聽錯,他們就讀的聖公會聖十架小學,參加了綠色力量發起、全港首個回收紙包飲品盒計劃「校園回收『俠』」,令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以外,再多一個回收選擇。計劃共有十間小學參與,至今共收集超過1.6萬個紙包飲品盒。綠色力量教育主任余健綱(Tommy)表示,環保要從教育着手,小學生比較聽教聽話,容易培養回收廢物的習慣。收集的紙盒會送往本地回收場打碎,再運往日本製成再生固態燃料RPF(Refuse Paper and Plastic Fuel),其優點是產生的熱能比燒煤高,能減少碳排放,產生的灰燼亦比煤少,並可用於大型鍋爐或發電。他承認回收規模小,成本高,「但物品有回收價值,就應該回收,不能任由它變廢物,讓堆填區的垃圾一路堆積。」他希望紙包飲品盒能成為主流回收品,生產商亦應承擔回收責任。

紙盒銀包 粗用頂到三個月

當飲品盒未能大規模回收前,如果你不想浪費,亦可令飲品盒有其他用途。年輕平面設計師林曉霞(Kimi)不甘有用的資源輕易「收皮」變成廢物,前年創立升級再造產品專頁「收皮」,把它們化腐朽為神奇。她的靈感源自朋友拿375毫升飲品盒放紙幣,便借用其概念加入卡格,變成錢包。至於250毫升盒子較小,可改裝為散紙包。製作方法不外乎剪和𠝹,不難掌握,如果想較精美耐用,可在散紙包加入鈕扣。Kimi說:「我用嘢較粗,都可用三個月。」她更開設工作坊教授大家製作這兩款「懶人包」。紙包飲品盒的可能性何止這樣,另一成員葉善兒(Messi)列出一堆提議,如把它們製成露營紙杯、裝魚蛋的容器、給行山人士裝煙灰等等,未必十分耐用,但花少少工夫,便可給這些盒多一個用途,亦令我們學會珍惜地球的寶貴資源。

紙包飲品變銀包

「窮人包大作戰」工作坊
日期:6月24日及6月25日
費用:$150-$190
facebook:收皮 Saupei

解剖飲品盒

紙包飲品盒多為鋁箔盒,主要由纖維較長的紙張製作,約佔七成,回收價值高,塑製品原料的聚乙烯約佔兩成,餘下是鋁。

記者:梁慧琳
攝影:徐振國、陳永威
編輯:李寶筠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