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鏡高懸:新增供應似少還多 - 張一鳴

鳴鏡高懸:
新增供應似少還多 - 張一鳴

很多人評論香港樓市未來幾年供應,都傾向用80至90年代平均每年供應量,得出結論當然是未來供應不算高,因當時每年平均都有兩萬幾至超過三萬伙新建住宅單位供應,現時每年只有萬幾兩萬伙。數據上完全正確,但實際情況是否可直接比較呢?
80至90年代,很多香港人都住公屋或租住私人劏房,居住環境並不理想,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使香港經濟起飛,人們越來越富裕,漸改善住屋環境以致新建房屋的需求特別強大,情況就如現今國內城市。

雖過去20多年,人口總數增加,但經過幾十年的新增樓宇供應,擁有自住房屋的人口比例也提升了很多,現有迫切購買新樓以滿足最基本住屋需求的人,已大大減少,且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就算是升級需求也減少或推遲,年輕一族「上位」機會大不如前,試問多少人真的有能力去買動不動都1,000萬元或以上的新單位呢?所以要比較數據,更加重要是看實際情況。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預測,未來潛在供應9.2萬伙,這些都是政府努力的成果。市場料今年全年新申請樓花或達1.8萬伙,創14年新高。現在待批總伙數增至1.4萬多伙,創三年新高。今年首季私樓新動工量7,200伙,是12年新高。政府估計2017年整體落成量近1.8萬伙,其中7,000伙是細單位,是18年新高。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