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開副學士 政府被轟製「假上流真基層」 非學位大專畢業 64%青年月薪不足1.5萬

濫開副學士 政府被轟製「假上流真基層」
非學位大專畢業 64%青年月薪不足1.5萬

【本報訊】前特首董建華為達至六成高中生獲專上教育目標,在任時力推副學士等非學位課程,卻無助青年向上流。社會服務聯會分析統計處數據顯示,具大專非學位人士中,近64%人工資少於1.5萬元,有3%月入更低於7,350元,比率跟高中學歷相若,出現假上流、真基層現象。社聯促當局檢討專上教育政策,改善跨代貧窮。
記者:王家文

社聯分析統計處《2014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數據,雖然2001年至2011年具專上學歷人數增多,包括副學士及高級文憑,但月薪2萬元或以上比率由58%降至55.4%。社聯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指,20至34歲群組中,50%即超過43.5萬人,工資等於或低於工資中位數,介乎7,350元至1.47萬元;另有3%更少於中位數一半,即月薪7,350元或以下。
按學歷劃分,專上非學位群組中,63.7%月薪等於或低於工資中位數,高中學歷者則有73.7%,兩者只相差10個百分點;工資達3萬元或以上比率甚低,僅2.5%及1.8%。若再按年齡細分,30至34歲群組持專上非學位學歷者,有38%月入不高過1.5萬元。

社聯分析統計處數據

此外,社聯3月訪問504名20至34歲人士,16.7%受訪者月入少於1.5萬元,當中65.5%屬高中學歷或以下,專上非學位也佔26.2%。調查也顯示,無論高中或專上非學位學歷,有約21%受訪者認為無法改善未來整體生活質素,以房屋狀況為甚。
「多咗人讀大專,唔代表可以改善跨代貧窮」,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近年大專非學位學額增加,但無助改善收入,出現假上流、真基層情況。他認為,副學士等課程跟市場需求有偏差,未獲僱主認受,且收生門檻較寬鬆,促政府檢討,並增加資助大專學位及援助貧窮學生,加強職業訓練。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同,多年來專上非學位畢業生工資沒太大增長,但相對台灣及韓國,本港大專生人數仍偏低。他認為問題癥結是副學士課程主要是自負盈虧,因限於成本,學科側重文科和商科,導致供過於求,未能迎合市場多元化需要,指政府應承擔副學士課程部份資助,減輕學生學費並開拓更多元化學科。
教育局回應指,由2015/16至2018/19學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逐步由每年4,000個增至5,000個,讓更多年輕人接受資助大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