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泛民議員又當了一次佈景板 - 李平

蘋論:泛民議員又當了一次佈景板 - 李平

四位泛民議員上周與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面,香港輿論評價不一。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則發表評論,聲稱會面顯示了中央領導人的包容氣度。評論避談港人訴求,反而敦促反對派要與中央溝通就要拿出誠意和善意。由此可見,基於政治現實,泛民與中共領導人會面、溝通有一定需要,但同時要考慮如何消除負面影響,避免純粹淪為中共領導人政治騷的佈景板。

官媒暗批議員誠意善意不足

中共自我宣傳的政治語言、政治文化,往往超乎港人的想像。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前年就水貨問題到北區探訪,不只於事無補,還有干預香港內政之嫌,但就被宣傳為張曉明的政績,甚至拔高至「助港人謀劃發展」的層次。如今,官媒對張德江與泛民議員會面的詮釋,不只把泛民議員當成佈景板一部份,更有誤導國際輿論之虞。
《人民日報》的評論稱:「此次會面顯示了中央領導人願意與香港社會各界理性溝通、多聽取香港社會方方面面不同意見的誠意,也顯示了中央領導人的包容氣度和善意。」張德江雖然未打斷泛民議員的發言,表現出聆聽的態度,但是,對於泛民議員提出的要求梁振英下台、要求撤回8.31決定、要求重啟政改,張德江及中共喉舌就完全不予理會。
這是典型的中共官場的認認真真走過場。你要說,我就讓你說,還作出認真聽的樣子,以顯示我的包容氣度,還可以向全世界宣傳,但你說也白說,我左耳聽右耳出。如此政治騷,何來誠意?何來善意?
尤可圈可點的是,《人民日報》的評論還稱:「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央拿出了誠意和善意,今後香港反對派人士要與中央溝通、反映意見,也應該拿出誠意和善意。」反對派如何拿出誠意和善意?評論列舉了三大要求:一是不要「擺出對抗的姿態」,二是尊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原則,三是堅守底線原則,不容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排斥一國、對抗中央。
官媒這番言論,無異暗批反對派議員會面時誠意、善意不足,所提的訴求是擺出對抗的姿態,甚至有違《基本法》原則,亦未表明反對港獨的立場。由此觀之,四位泛民議員不只成了中共領導人表演寬容騷的佈景板,還要被指點日後如何做好茄喱啡,配合演

泛民宜分頭出擊忌分立山頭

其實,泛民代表應否與張德江會面、提出的訴求是否恰當,在泛民政團之間一直有分歧,爭議最大的是要求中共撤換特首,會否構成「引清兵入關」、對一國兩制的二度傷害?這些爭議甚至演變成不同政黨之間的互相攻訐,讓人感覺是9月立法會選舉泛民內訌的前奏。從這個角度看,張德江與泛民議員會面,除表演寬容騷、混淆國際視聽之外,還達到了分化泛民的效果。
泛民領袖應否與中共領導人會面、溝通?從理論上及政治現實去看,這不應是問題,無論是禮節性會面,還是中港事務的溝通,都有其合理性或必要性。問題在於泛民領袖的角色定位、訴求,在於如何破解中共的統戰及宣傳策略,在於泛民政團在爭取香港民主自治的道路上是要分頭出擊、合力並進,還是要分立山頭、互相排斥。
因強調中港兩制不同而批評泛民領袖與中共領導人會面,把要求撤換特首批評為引清兵入關,是對中共對香港事務具有決定性影響的事實視而不見,無助香港問題、中港關係問題的解決。如果泛民領袖能清晰、分層次表達港人情緒與政治訴求,如果泛民政團能把與中共領導人的溝通視為爭取民主自治的途徑之一,不誇大、不排斥,並把輿論焦點集中於促使中共領導人正面回應香港民意、對其聽而不聞及政治宣傳作出批駁,就不會誤導國際輿論和香港民意,不易淪為中共領導人的佈景板。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