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讓梁振英下台才能重建港人信心 - 盧峯

蘋論:
讓梁振英下台才能重建港人信心 - 盧峯

已成北京護法的港澳研究副會長劉兆佳說,張德江今次訪港跟不同意見人士見了面聽了意見,對穩定及提升港人信心有幫助,也可以紓緩過去幾年中港之間對立情緒。劉先生這樣的解釋即使不能算錯也未免把中港及香港內部矛盾看得太簡單化了。跟以往的殺氣騰騰或當面教訓相比,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今次訪問在姿態上的確有些不同,有些緩和,其中特意安排酒會跟泛民主派議員會面聽意見也算是釋出善意,至少讓他親耳聽到主流民意,聽到對梁振英的種種質疑、不滿及反對他連任的聲音,也聽到港人對李波事件、政改被扼殺的憤慨。問題是這樣的姿態轉變來得太晚轉得太少(too little too late),對拆解中港深層次矛盾幫助不大,要挽回港人的信心更是無從說起。
港人希望透過溝通對話處理中港矛盾及政改分歧並不是今天或最近才出現的事,過去多年來一直如此,北京方面也有大量的機會、方法可以透過對話收窄分歧。可惜,北京最高層一直不願走出這一步,反而擺出一副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的姿態,單方面做決定再要港人硬食。最典型的例子自然是政改及由此引發的雨傘運動。

張德江釋善意作用有限

政改一役,從泛民到學者到一般民間團體提出了大量不同的政改方案,希望順利落實符合國際社會公認標準的特首普選。有的提出公民提名,有的提出擴大提名委員會的名額及參與,有的建議降低提名門檻讓不同背景及意見人士可以參選。這些方案有的較開放有的較保守,但至少朝着真普選的方向邁進,也反映不同港人的看法。可是,北京對這些民意,對這些不同的方案不屑一顧,悍然定出8.31落閘方案,不但不肯開放提名程序及改革提名委員會,還把提名機制大幅收緊,變相先由提名委員會篩選再由選民投票,令港人毫無真正的選擇權。像這樣的橫蠻無理,港人到今天仍是記憶猶新。
到雨傘運動爆發,香港陷入嚴重政治危機及僵局,急需透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衝突升級。但特區政府固然無視幾十萬人佔領主要道路的民主訴求與憤慨,只敷衍般來了一次有名無實的對話。北京同樣沒有展示任何聽民意解危機的態度,反而殺氣騰騰的說不能退讓,不能任由街頭抗爭影響安定繁榮……還對一意強硬打壓運動民眾的梁振英予以肯定,認為他立場強硬堅定,政治上可靠,不會在壓力下搖擺。這樣的強硬態度助長了梁振英及「梁粉」們的氣燄,嚴重打擊市民對北京及一國兩制的信心,令市民對溝通對話再沒有期望。這又豈是張德江一次訪問,擺一點點姿態可以扭轉的呢?

重啟政改修補中港裂痕

現時根本難以確定張德江今次訪問及跟泛民議員會面是一種姿態還是有實質的鬆動及政策轉變,也不知道所謂緩和氣氛是不是為了影響九月立法會選舉結果,能確定的是今次訪問在改善市民信心及打破中港政策僵局的作用非常有限。
北京若真的希望修補中港之間的裂痕,減少香港社會撕裂,重建市民對一國兩制及前景的信心,最重要的不是擺甚麼姿態或再搞甚麼議員深圳交流之類的活動,而是要切實改變對港的政策路線,其中最關鍵的有兩點:其一是撤換過去幾年不斷破壞香港制度與核心價值的梁振英,不讓他連任特首,以顯示北京否定梁振英的做法,以顯示北京真正聽取民意。其二是放棄8.31決定及重啟政改。人大8.31方案明顯不符合普選的真義,也不符合市民的期望,而落實真普選則是解決政制扭曲,重建政治對話及互信的關鍵。只有取消8.31決定,放手讓港人按國際標準打造特首及立法會普選制度,市民相信北京放手讓港人高度自治,是真正有心維持一國兩制及香港的獨有制度與特色。
沒有這兩方面的改變,那管張德江或習近平說甚麼話,擺甚麼姿態都不管用,都不可能重建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