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開啟兩岸關係新時代(台灣兩岸政策協會副理事 洪耀南) - 洪耀南

蔡英文開啟兩岸關係新時代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副理事 洪耀南) - 洪耀南

蔡英文5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總統,儀式中最要重要的莫過於就職演講。通篇演講稿預期會以內政為主,但涉及兩岸關係部份勢被格外放大檢視。尤其從當選日至就職日期間,中國大陸發動海內外媒體,逼迫蔡英文「只能」接受九二共識,但意外反而促成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超過六成民眾認為蔡英文就職演講不應該接受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只限台灣地區使用,中國大陸版的九二共識,採取前後加掛並用,如: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或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但在國際上使用只會提「一個中國原則」。所以在新加坡馬習會,習近平當然不會提九二共識,WHA邀請函中也只能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一中原則」而非九二共識。
歷史是不斷重複?尤其是中國,500多年前明朝嘉靖年間,因明世宗朱厚熜生父稱號問題引起一場政治鬥爭。明武宗無子嗣,過世之後,誰來繼承成為問題,最後找來堂弟朱厚熜繼承,明世宗要封自己的生父為「先皇」,大臣認為萬萬不可,認為他是繼承明孝宗(即武宗父親)的帝位,就要認孝宗為義父,世宗卻只認孝宗為伯父,誰才是世宗的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世宗生父尊號的問題發生鬥爭,其中「嗣皇帝位」四個字最為關鍵,即所謂「繼統不繼嗣」,大臣甚至引用漢哀帝和宋英宗先例,認為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繼大宗,就應該遵奉正統,要以明孝宗為皇考。

拘泥「九二共識」成笑話

群臣天天趴在文華殿外撼門大哭,世宗下令下獄拷訓,有停職待罪,甚至廷杖而死數十人,對反對官員被悉數削職等。為了誰是皇帝的父親,滿朝文武百官折騰數年之久。今日看來,這十分可笑,但當時是爭執「嗣皇帝位」四個字,誰是正統問題,500年後後人如何看待現在兩岸的歷史?拘泥橫空而出「九二共識」?是否也看成笑話?更是不可思議。
蔡英文從參選至就任,一再承諾,她將建立一致性、可預期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反觀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之際,中國大陸只拋出「觀其行、聽其言」,而馬習會均稱兩岸關係是史上最高𥧌,但如此成就卻經不起換人換黨執政的考驗?
蔡英文的兩岸關係可以用「既有政治基礎」來定調,這其中包含幾個關鍵內容:一、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以及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更重要的是相互諒解的精神;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四、台灣的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其中,憲政體制這個詞涵蓋憲法條文本身、後續修正解讀、大法官釋憲和在台灣實際實施的狀況,任何關於憲法的解讀和實踐都是「憲政體制」的一部份。
台灣自甲午戰爭割讓給日本至今超過120年,兩岸自1949年分治至今也67年,兩岸交流只有短短20多年,其中更中斷幾年,上層政治制度的分歧,應該透過社會與人民交流,逐漸化解差異。蔡英文也表示,希望能夠着重在實質的層次上,「名詞」或者是「標籤化」的處理,其實不是有利於兩岸關係朝有效、好的方向去處理,所以我們也希望在強化雙方溝通、互動的過程中,共同去找到大家可以互相尊重、接受的空間。
尋求心靈契合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目前台灣民意做出選擇,蔡英文也在「既有政治基礎」下要維持現狀,或許是兩岸新契機。520之後,球回到北京,是真心爭取台灣民心?還是堅持留下「歷史笑話」?存乎一心。

洪耀南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副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