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司馬文:有凳就有人 座椅連繫社區

【旅遊籽】司馬文:有凳就有人 座椅連繫社區

【旅遊籽:文化地標】
怎樣為之宜居城市?肯肯定不是多幾隻基建大白象,關注城市規劃的團體創建香港召集人司馬文建議,香港街道需要更多座椅、樹蔭及飲水機。「你會見到大家在街上擺放座椅,反映政府擺漏凳,亦代表該地點對座椅有強烈需求。」大家平日途經舊區或後巷,可能會突然發現有數張舊凳排列於道旁,多是附近商舖或街坊設置,讓人作打躉或休息之用。

走一轉太子區,不難見到放置整齊的座椅,多數殘殘舊舊,被住客丟棄後,街坊本着用得唔好嘥又重新拾回,在道旁展開第二生命,形成都市的另類奇景。有街坊透露,以前士多前面總有幾張凳供人聚腳,後來士多執笠,人沒散去,繼續定時定候排排坐吹水。總之有凳就有人。司馬文強調有座椅就形成社區,「有座椅,大家會短暫停留,即表示大家願意騰出時間,跟朋友、鄰居見面閒聊、將社區連繫起來。」這是現實中的社交網絡,讓人暫時放下手機,跟人面對面add friend、更新近況、畀like。

樓梯樹蔭下巴士站旁 最多人想坐一會

去年創建香港舉辦了"Missing Seats"計劃,徵集各區無凳坐但有需求的地方。司馬文說收到好多網民回應:「發現大家都想坐在樹蔭下,有樹蔭的梯級都會聚集一班人,例如藍田啟田商場附近就出現類似情況。另外大家都想坐住等巴士,你見新界有好多巴士站有人自發放置凳椅就知。有時人會想坐在他人身邊,可以吹吹水,不致太過寂寞。」今次計劃最有趣是發現了街上各樣阻人坐低的設計,有的擺明車馬用欄圍住,有部份陰陰濕濕,在小細節上令你不舒服,如油麻地戲院的路邊花園石壆,部份位置鋪設了凸起的石頭,行人只能坐一小部份範圍,又例如尖沙嘴有欄杆設有一排鐵珠,防止人攀爬或坐下。
今年政府施政報告指會投放8,000萬在1,000個巴士站建造座椅。「當然是好事,但我們比較關注座椅如何同廣告板結合。巴士公司曾非正式地透露,座椅會建於巴士站的柱躉上。」巴士公司當然不欲遮擋廣告,不過一個巴士站多數得一兩條方形柱躉,整得兩座位會否太孤寒?司馬文建議,如果路面太窄,可參考倫敦巴士站的設計,只加一條泵把,讓人臨時依傍或坐下。公共地方的座椅規劃是面照妖鏡,有沒有心為民辦事顯而易見。

公園凳連茶几 設計師:營造家的感覺

香港絕大多數的公園座椅都同一個樣,相約座椅設計師李宇軒(Brian)在九龍塘歌和老街公園,發覺裏面有多款奇形怪狀的座椅,有款可以讓人躺卧,很多人在上面瞓覺同野餐。想起楊學德《后碼頭》畫作,畫中成班人在海旁悠然做自己愛做的事,下方長椅上有人撚雀、捉棋、瞓覺,旁若無人,大家隨心所欲,歌和老街公園竟有相近的自由氣氛。
歌和老街公園其中一組座椅是Brian的設計,特意建造成客廳般的模樣,幾款座椅圍住一張茶几,座椅呈流線型,採用膠製物料製作。「想用設計預示一種活潑、輕鬆的感覺,讓使用者能在公眾地方放鬆心情,做平日在家裏會做的事。」
當日就有人圍住另一邊的枱仔玩啤牌,當真有幾分家的感覺。但多行兩步,會見到傳統公園凳,凳中間有扶手伸出,坐姿變得有限制。「傳統公園座椅仍停留於休息、消磨時間的功能,想面對面傾偈都有困難。今日座椅會更着重人與人互動。缺乏座椅,公共地方會變成通道,無法聚合人群。」

有日本家庭 閒坐茶几野餐

怎樣才是良好的座椅設計?Brian指人同動物有種天性,知道甚麼物件好坐,如何以最舒適姿態坐低休息,「例如一個長方形垃圾桶,你會覺得好高好難坐,但將佢打橫瞓低,感覺會好坐咗。」原來啱坐與否,跟高度有莫大關係,人人高度不一,Brian指寧願調低座椅高度,身形矮小的人會較舒適,對高個子的影響亦不大。再進一步,Brian指要視乎人的活動,「清楚該區居民多做哪類活動,因地制宜,比如說石硤尾多長者,可能要預留位置放鳥籠,但又要預想未來一代未必撚雀,可能習慣玩平板電腦,又要有相關設計。」從事座椅設計原來都要有好多幻想。座椅的運用最好讓使用者自行定義,「有次我在旁觀察大家的使用情況,發現有日本家庭在茶几上閒坐野餐,原來他們把茶几當成榻榻米,當下好驚喜。」

搜羅公園特色凳

記者:臧諾
攝影:陳永威、鄧鴻欣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