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廢物轉熱能、電力污泥處理廠3水療池免費浸

焚化廢物轉熱能、電力
污泥處理廠3水療池免費浸

【本報訊】造價達53.6億元的屯門稔灣路污泥處理設施T.PARK[源.區](下稱源區)昨開幕,每日可處理2,000公噸污泥,是本港首個自給自足的排污設施。源區接收11間污水處理廠污泥,經高溫燃燒後將廢物量降低九成,焚化過程產生的熱力則轉為能源,為區內3個水療池提供熱能。公眾即日起可預約免費導賞團及享用水療設施。
記者:伍雅謙

現時本港每日產生約1,200公噸污泥,預計2030年升至2,000公噸。以往污泥會棄置在堆填區,現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會統一運往屯門的污泥處理設施。約七成污泥以密封貨櫃經海路運抵源區,抵達後傾倒入儲存缸,除臭處理後再泵入焚化爐,以逾850℃度高溫燃燒,再經煙道廢氣淨化系統去除懸浮粒子及污染物,餘下灰燼及殘餘物,將是原來廢物一成體積,運往毗鄰的新界西堆填區棄置。

化淡后海灣海水飲用

源區標榜自給自足,污泥在焚化過程中,熱能會轉化為電力,除供源區設施使用,預計最高可輸出兩兆瓦剩餘電力到公眾電網,讓4,000戶家庭使用。此外,亦設有海水化淡及污水處理系統,前者從后海灣抽取海水化淡,每天可生產600立方米淡水,供源區飲用及水療中心使用,後者收集雨水及污水後,經處理作為灌溉、沖廁及清潔用途。
佔地7公頃的源區,七成是綠化面積,設有戶外花園、環保教育中心及水療設施等,可供公眾人士預約參觀。水療中心最多能容納100人,使用海水化淡後的水源,3個水療池分別為40℃暖水池、約27℃的室溫池及15℃的凍水池,池水熱能來自焚化爐蒸氣,市民每次可在水療中心逗留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