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咀嚼難刺激腦神經牙周病加速腦退化

少咀嚼難刺激腦神經
牙周病加速腦退化

【本報訊】牙周病不只影響口腔健康,更可能增加患失智症風險。港大牙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血管性失智症與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有關。港大牙醫學院臨床牙周病學教授金力堅(圖)指,長者因嚴重牙周病導致的牙齒缺失越多,患上血管性失智症的比例越大,建議市民定期檢查牙齒,及早求醫。
記者:伍雅謙

是次研究由港大牙醫學院與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粵北人民醫院合作,探討腦中風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症與口腔之間的關連。

加重炎症反應

研究就161名患有嚴重腦中風病人,進行口腔健康及認知功能評估,結果顯示,缺牙數目較多的患者,認知評估分數會比甩牙較少的患者低,有較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牙齒缺失多於8隻的患者,約有87.3%患有血管性失智症,甩牙少於7隻的患者則只有61%患上失智症。
嚴重牙周病是成年人甩牙的主因,全球約有5至20%成年人患有嚴重牙周病。根據衞生署2011年的口腔健康調查,本港35至44歲人士,有9.8%患嚴重牙周病,65歲至74歲人士則有20.4%患嚴重牙周病,反映年紀越大,患有牙周病的機率越高。
牙周病並非只影響口腔健康,金力堅指出,已有研究顯示,牙周病與中風、早產、糖尿病、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均有關連,最近10年的研究更發現,牙周病與失智症有關。

植牙無助復元

金力堅稱,性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吸煙、嗜酒及膽固醇等因素,均會增加腦中風病人患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惟牙周病及牙齒缺失數量引致的關連亦不容忽視。
金解釋,因有研究證實牙周病及口腔疾病會加重系統性炎症,有關炎症與有導致失智症的腦血管疾病相關,故牙周病及牙齒缺失均可增加認知功能障礙。
此外,牙齒缺失也會減低口腔咀嚼次數,因牙根周圍的牙周膜有不少神經,咀嚼時會透過神經刺激腦部活動,若甩牙數量較多,便會減低咀嚼功能,即使牙齒脫落後可以進行植牙,但只能恢復咀嚼能力,無法再以牙周膜的神經刺激腦部活動。
現時也有動物研究發現,咀嚼次數下降與空間記憶減退(容易走失或迷路)、學習能力減弱及腦內海馬神經元退化有關。
他表示,口腔疾病已並非單純口腔問題,更會影響身體健康,建議市民應盡早預防口腔疾病,每年最少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若有口腔問題,應盡快求醫。
近年日本、美國、英國、德國及意大利等地也相繼進行有關口腔疾病與失智症關連的研究。日本今年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嚴重牙周病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平均更增加2.2倍,平均認知水準也較他人減低1.8分。
失智症患者除記憶力減退外,也會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個性改變甚至失去言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