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藉活化救本土80後女建築師奪獎

八方人物:藉活化救本土
80後女建築師奪獎

舊建築被社會視為發展包袱,「拆得就拆」,80後建築師梅詩華卻認為應「留得就留」,憑此信念構思活化石硤尾街市方案,贏得青年建築師獎寶座。原來她以往一直不敢接觸涉及長者的題材,只因童年成長的屋邨被推土機夷平,令她耿耿於懷,兩年前重臨舊地令她走出陰霾,決意為舊建築注入新生命,近年創業開設工作室,冀憑自己力量「拯救」更多本土建築。
32歲的梅詩華外表時髦,卻當舊建築是「寶」,她特別選擇石硤尾街市作為參與香港建築師學會2015青年建築師獎的藍本,因她知悉街市有機會在數年內被拆卸重建,故自行構思替代方案,將拆卸減到最少,「唔應該每次重建都要拆晒所有嘢」。方案以「慢樂」為題,將街市部份天花板拆除,改建成中庭或加裝天窗,增加室內通透度及綠化,將現時街市陰沉環境大變身,天台亦加建「小屋」增加樓面。

故居遭夷平留陰影

梅詩華指其設計中的熟食中心及大部份街市均會保留,新增樓面可變身服務街坊的公共空間,如供長者作創作的藝術區,社區晚餐區及剩食區則供長者或露宿者等用膳和分享食物、舉辦長者時裝秀的場地等,甚至在天台設戶外電影放映區,「唔應該將長者視為包袱,應令唔同年齡層去共享空間」。
梅詩華坦言以往一直不敢碰有關長者的題材,因她出生兼成長的黃竹坑邨早年被拆卸,打從心底裏抗拒此類題材,兩年前重臨被夷平後的屋邨舊址,「我個震撼好大,成日講建築就要起新嘢,但忘記咗呢度嘅人需要嘅嘢,夾硬將長者同佢哋嘅鄰里分開,佢哋要好長時間先適應到」。她幾經思量,最終成功克服心理陰影選取石硤尾街市參賽;設計雖純屬構思,卻為她贏得青年建築師獎。
2009年於英國倫敦大學巴特利特建築學院碩士畢業的梅詩華,2011年考取了建築師牌照,曾參與不少內地商業項目及海洋公園香港老大街的設計,2014年自立門戶與丈夫創立「一口設計工作室」,轉移陣地參與更多本土及與社區息息相關的項目,亦想為保育舊建築出一分力,她承認在香港保育私人建築十分困難,「好難令市民去理解,好多時拆之前唔認識(舊建築),拆咗先嚟可惜,增加市民認識係重要」。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