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壓力減50至70%水療訓練運動兼治腰膝傷

關節壓力減50至70%
水療訓練運動兼治腰膝傷

【本報訊】上班族做運動強身健體,但偶一不慎或會招致傷患,除了傳統治療,也可考慮水療訓練改善運動創傷,不但可加快康復,又可讓熱愛運動人士在受傷初期仍可鍛煉保持體能。物理治療師指出,可為傷者度身訂做水療動作,治療腰及膝部受傷效果最明顯,包括跑步引致的膝痛,打籃球扭傷腰部或拗柴等。
記者:梁麗兒

香港復康會推出本港首個針對運動創傷的水療班,該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謝達暉表示,水療屬其中一種運動療法,透過強化及伸展相關肌肉,保護關節及處理傷患。水療好處多,池水的溫度一般介乎28℃至35℃,在溫水池中做復康運動,儼如有熱敷效果,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放鬆肌肉,與只在陸上拉筋不同。
水中浮力可減輕關節壓力,同時可鍛煉肌肉,例如水深至腰部,關節受壓可減少50%,水深至胸口更可減少70%,故特別適合關節受傷如膝關節勞損者。謝指,水壓可促進血液循環,對患處消腫有幫助,如因跑步或打波拗柴,在水療池做踢腳、擺腳等動作有消腫效果。針對運動創傷的水療班,與一般腰背痛病人進行的水療運動最大分別,是前者包含了一些功能性運動,即模仿跑步、籃球等運動的動作,既可鍛煉身體,又可提升運動表現。

個人化動作加快康復

謝指,運動創傷的水療動作有四大元素,包括練力、增加肌肉柔韌度、提升心肺功能及核心肌群訓練,運動創傷者肌肉會因「郁少咗」出現萎縮,關節變得僵硬,水療加入練力動作有紓緩效果。物理治療師會因應不同傷患,設計個人化的水中動作,加快傷者康復。
適健中心今年初推出運動創傷水療班,累積近20人參加,包括因籃球、跑步、足球、欖球受傷,如籃球員、業餘馬拉松跑手等。腰傷、膝傷接受水療復康的效果最明顯。例如打籃球腳部落地時,不慎扭傷腰部而引致椎間盤突出,又或跑步扭傷腰部,都可借助浮條鍛煉深層肌肉。另外,大腿肌力不足,可致膝部「菠蘿蓋」欠穩定,造成跑步期間的關節磨擦增加,令軟骨磨蝕,引發前膝痛,這類受傷人士,可在水中做「推車動作」訓練,加強大腿與臀部肌肉力量,減輕關節壓力。
謝指,不建議市民受傷後自行落水做水療運動,以免增加再受傷風險。運動創傷人士可先完成水療班,才自行落池練習,建議自行訓練者每次先游水30分鐘,鍛煉心肺,再進行15至20分鐘水中運動較佳,切勿自行上網睇短片亂做。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謝達暉
攝影︰陳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