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納粹極權下的人性 - 李怡

世道人生:納粹極權下的人性 - 李怡

1936年,希特勒的納粹主義甚囂塵上,在國內迫害猶太人,並大肆宣傳對猶太人和有色人種的歧視。那年輪到德國舉辦奧運會,希特勒要藉柏林奧運證明雅利安人種的優越。
美國黑人選手奧雲斯(Jesse Owens)是一百米、二百米、四乘一百米和跳遠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參加還是杯葛柏林奧運,美國奧委會有很大爭議。美國社會當時也歧視黑人,因此美國黑人團體也反對奧雲斯參加柏林奧運。然而,美國奧委會終以兩票之微的多數通過參加。奧雲斯也在矛盾中去了柏林。
德國的跳遠王牌選手是魯茲朗(Carl ‘Luz’ Long)。希特勒要魯茲朗擊敗奧雲斯,來證明他的種族優劣論。比賽日,魯茲朗進入了決賽,可是奧雲斯兩次試跳都犯規,若再跳一次失敗,他就要在決賽前止步了。他一再試跑,卻遲疑。這時,魯茲朗走上前,把一條白毛巾放在起跳板後數英寸處。這一個小訣竅解決了奧雲斯的困擾。他果然一跳進入決賽,並在決賽中贏了魯茲朗,以8.06米打破世界紀錄。賽後,魯茲朗向奧雲斯祝賀,兩人更並肩繞場一周。希特勒鐵青着臉離座。當晚,奧雲斯到魯茲朗房間,感謝他的幫助,魯茲朗說,他真的很想贏奧雲斯,但要光明磊落地以純粹體育競技去贏他。
沒有詭譎的政治,沒有人種的優劣,沒有金牌的得失,單純的體育精神和惺惺相惜體現了人類的愛和友誼。奧雲斯在這次奧運贏得四面金牌。其中跳遠世界紀錄保持了24年。多年後他仍念念不忘,是魯茲朗幫助他贏得金牌,並使他認識到,單純的人類愛和真正不磨滅的運動員精神。他畢生的名言是:「運動場上孕育出來的友誼是最寶貴的。獎牌會生銹枯萎,友情卻不會被灰塵埋沒。」
儘管奧雲斯給美國帶來極大榮譽,但基於對有色人種的歧視,在柏林奧運後25年,美國總統都沒有公開表揚他,坊間也沒有記述他事迹的作品。直到80年後的今天,才出現第一部以奧雲斯參加柏林奧運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美國飛人》(Race)。雖遲了太久,但歷史沒有磨滅。
電影除了上述關於魯茲朗的感人情節之外,令我感受深刻的,還有德國電影製作人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被委任拍攝柏林奧運紀錄片的經過。由於奧雲斯的出色表現,正正反駁了納粹宣傳的白人優越主義,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不斷阻攔蘭妮拍攝奧雲斯贏得比賽的場面,但蘭妮忠於事實和藝術的精神,使她一再犯顏違背戈培爾的指令,最終蘭妮拍出來的兩集紀錄電影《Olympia》也成為曠世名作,獲得1938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電影中奧雲斯的一些片段曾被剪掉,但在蘭妮堅持下得以修復。
無論歷史記載,還是在西方的文藝作品中,納粹德國的獨裁、極權都顯示出最猙獰的人類社會面相。可是,在蘇共和中共治下,會出現魯茲朗這樣的運動員和蘭妮這樣的電影人嗎?掌權者會容忍這樣的人有這樣的表現嗎?

李怡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