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多壞,中國多好」(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英國多壞,中國多好」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哲學家卡繆曾言:「一切重大的行動與思想,在萌芽之初都是微不足道的。」今日回想港英年代政府的管治之道,也確是如此。對於一個殖民統治者而言,他最需要擔心的是殖民地的叛亂,為了根治或者阻止叛亂,他大可以跟從馬基維利《君王論》的說法,來個「人走地留」。偏偏,港英政府沒有這樣做,反而在每個危機和動盪的時刻,抓緊機會推行改革。即使沒有動亂,政府都希望尊重以華人為主體的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俗,農曆新年被列為公眾假期就是一個例子。
那些年,中國爆發文革,數以萬計的難民從不同途徑湧港。駐守邊防的中國軍警拿槍向逃走的難民掃射,港英政府反而實施抵壘政策。中共高層得悉湧港難民潮後,為阻止情況持續,一手槍桿一手筆,開動國家機器宣傳香港是人間地獄,是「世界上最荒淫的城市、黑社會橫行、最大製毒販毒基地、自殺者世界有數」,但仍難阻止人民用腳投票。
難民連年湧入,導致香港出現大量違法僭建的木屋,居住問題成為港英政府當時的首要難題。六七暴動後,當局促成委員會調查暴動成因,報告書第510段就清晰指出難民問題對香港的影響:「我們同意居住問題對本港絕大多數居民是十分重要的。在有難民湧入的其他國家中,居住問題是『人的問題』最明顯的迹象,香港的情形也是如此。」這個由中共造成的難民問題,港英政府無義務解決,但繼徙置區計劃後,再推出廉租屋計劃,1973年成立房委會和推出十年建屋計劃,1976年開始居者有其屋計劃,受惠人數達到過百萬。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大逃港和難民問題亦成為過去。不過中國的對內改革,沒有因對外開放而向前多少,「英國多壞,中國多好」的宣傳從未停止。對於大逃港的歷史,親中一方的看法,就只有港英政府怎樣剝削華人來發展香港經濟。英國人做的任何好事,在中共眼中都是壞事。例如彭定康推行政改,會被曲解成破壞聯合聲明和一國兩制;英國政府關注李波事件,則被曲解成干預中國內政。
大逃港不是港英政府引起,李波也不是英國綁走,彭定康推行政改是香港內政,與中共何干?然而歹徒看見,就用他們的一貫思維大喊「問題來了」。確實,香港到處都是問題,但問題都是中共引起的,兇手卻不以為然,反問「香港若亂,誰更心疼」。梁特師承中共,人有人性,黨有黨性,好鬥之餘不忘諉過於人。梁家婦女遺留行李,過在機場職員;記者越洋追訪,罪在新聞自由;機場聲譽受損,錯在示威群眾。這跟中共常說「英國多壞,中國多好」一樣,是對象不同罷了。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