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今晚18:57 抬頭賞街燈

【旅遊籽】今晚18:57 抬頭賞街燈

【旅遊籽:文化地標】
現時全港街道約有15萬支街燈,每晚無言為夜歸人照亮路途。據路政署表示,每日日落後約8分鐘,街燈就會亮起。香港街燈至今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由最早期火水燈到今天LED燈,折射出香港能源發展史。街燈形象百變,今日最常見的是成本效益先行的公路路燈,畢竟講求實際是香港精神,另外還有歐陸式街燈散落香港各處,細訴遠去的殖民記憶,為城市景觀添幾分美感。今晚日落時間為18:49,我們約定18:57齊賞街燈吧!

能源發展白老鼠──街燈

街燈應該是街頭存在感最低的公共設施,途人匆匆行過視而不見,這實屬正常,支支街燈看來都千篇一律,哪有看頭。不過若仔細留意的話,在中環其實有數十支具歐陸風情的街燈屹立各街角,部份由殖民地政府遺下,隱帶舊日痕迹,部份就特意配合附近的西式建築物,再仿古製作,例如愛丁堡廣場,細細一個公園已豎立起八盞形狀趣怪的仿古街燈,算是迷你版老香港街燈展覽。
現時大部份街燈都面目模糊,但在上世紀,街燈款式都相當優雅,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都拜倒燈腳下,「以前我都會留意街燈,早期街燈設計典雅,有雕花裝飾,多是由英國或歐洲入口,當年我尤其鍾意一款好像走馬燈的街燈。」各有特色的街燈照亮舊日生活,他記得:「以前一大班小朋友會圍着燈腳玩耍,不外乎拍公仔紙、彈波子之類。去到拍拖時,很多情侶都喜歡行彌敦道,貪其街燈昏黃、樹影婆娑,好有情調。」上世紀的街燈回憶,不易磨滅。

六十年代球體街燈 風格簡約實用先行

跟鄭寶鴻走到中環都爹利街,有過百年歷史的煤氣燈及石階,現時是周邊大廈職員的休息吸煙聚集地。鄭寶鴻憶述,以前的街燈要人手操作開關,每晚約下午五時,就會見到煤氣公司職員穿着整齊制服,帶着友善眼神,手持竹竿沿街逐盞點燈,然後明早又派人逐一熄燈。「小時候我住荷李活道附近,晚晚都見到他們點燈,當時一大班小朋友都覺得很新奇,經常一路跟着看。」到六十年代,街燈有明顯改變。「路邊湧現球體街燈,外形走簡約風格,純粹一個圓球體包住燈泡,照射範圍較遠,實用性高。」實而不華的設計暗合香港人講究經濟效益的務實性格。「我份人懷舊,希望見到舊式事物,但都明白雕花裝飾不實用,光線未必能全面穿透。」美感與實用是魚與熊掌,街燈的幽雅懷舊感遭消滅,鄭寶鴻現在已經甚少抬頭看街燈。

1862年出現首支煤氣街燈

香港街燈一直是城市能源發展的白老鼠,最早期香港採用煤油街燈,即火水街燈。至1862年,有英國人引入煤氣,成立「香港和中國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同年,港英第二任測量總監急庇利決定用煤氣做街燈能源,街燈遂成首個應用這創新能源的公共設施,政府都算幾支持創科。退休政府土木工程師馬冠堯指:「十九世紀時,港英政府庫房資金不多,立法局對撥款非常嚴謹。」庫房短絀仍願意投放少部份資源在街燈,皆因當時交通系統開始發展,市民多了夜生活亦是原因之一,「一切都與街燈息息相關,有街燈就有夜生活,例如開始有夜間電影院,夜晚街上人流漸多,需以更多街燈照明。」到了1890年,「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開始嘗試自行發電,街燈又再做新科技白老鼠,香港島首次出現電燈。後來,香港再慢慢出現耗電量極低的鈉燈(sodium lamp),到今天向前多走一步,注重慳電環保,LED街燈、太陽能街燈開始冒起,街燈造型隨時代慢慢變化。

特色街燈

香港有不少特色街燈,尤其多聚集於中環,為香港大街窄巷添一份美感,途經時不妨抬頭留意一下。

街燈點滴

帶visa行夜街

未有街燈前,以前夜晚出街規定要帶燈籠與夜行執照(night visa),無就要通櫃坐監一兩個月。當時香港還喚作維多利亞城,九龍仍屬中國土地,好多人過海偷竊犯案,治安差劣。於是政府決定在1856年建設火水燈,讓街燈擔任夜間守護者角色。早期的街燈主要設置於人流較多的中心商業區如中上環,地方較光猛始終有阻嚇作用,讓夜歸路人較安心。

電燈柱掛老鼠箱

二十世紀初期至中期,香港鼠患好嚴重,當時的潔淨局(類似今日的食環署)鼓勵市民捉老鼠,養貓的話賞兩毫子,捉到老鼠交出老鼠尾,可獲一仙獎勵,後來好多人從廣州走私老鼠來港賺錢,遂取消政策。那時,潔淨局在電燈柱掛上浸滿藥水的老鼠箱,讓市民投入死老鼠,用以研究及監察鼠疫,衍生「電燈柱掛老鼠箱」這講法,用來形容一高一矮的情侶。

橙紅光街燈

香港除黃光及白光街燈,原來還有橙紅光街燈。以前橙紅光街燈多設於新界區道路網絡,如屯門公路以前設置了一整排橙紅光燈,因為新界較大霧,而且道路狹窄,橙紅光穿透力強,可在濃霧天氣裏提高道路能見度,橙紅光燈近年已遭淘汱,據指僅存於落馬洲邊境。

日光日白開燈?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鄭家偉指出,現時大部份街燈連接了感光控制器,會因應天色光暗啟動或關閉街燈。控制箱外形像電箱,設於道路旁邊,鄭教授指曾聽聞有人在上面晾曬衣物,遮蓋了感光控制器,導致日光日白整條街道開滿燈。

香港曾經徵燈餉

由於政府久缺資金,1856年政府曾向市民徵收物業租值的1.5%作燈餉(lighting rate),建造街燈。

開關有時

據路政署表示,香港街燈附感光控制器,會視乎天色光亮度自動開關街燈。大概而言,約於每日日落後8分鐘啟動、日出前15分鐘熄滅,若天色昏暗,街燈會提前亮起。

記者:臧諾
攝影:許先煜、鄧鴻欣、徐振國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