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小兒咳嗽

「專」言中醫:小兒咳嗽

小兒咳嗽比成人發病快、病程短、變化大,多伴流涕、打噴嚏等表證,以外感咳嗽多見,熱證與實證較多,多於冬春兩季發病。中醫認為小兒咳嗽為「肺、脾不足」,肺主一身之氣,肺臟嬌嫩,易為外邪侵襲,易患感冒、咳喘。脾常不足指小兒生長發育迅速,脾胃的運化功能尚未健旺。小兒脾胃薄弱,稍有不慎,即易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因此小兒反覆咳嗽宜從脾胃入手。

觀痰辨寒熱

家長可從痰的「色、質、味、量」辨明寒熱,一般而言,色黃質稠味腥屬熱;色白質稀屬寒;量多則為痰濕較盛,量少或無痰則為燥。
日常生活中,若咳嗽病程不重,並辨清寒熱,可從食療着手改善。風寒咳嗽宜用紫蘇、陳皮適量煮水溫服;風熱咳嗽者宜用雪梨去核加南北杏,適量冰糖水煎溫服;痰熱咳宜用霸王花、南北杏適量煎服;陰虛燥咳者宜用雪梨、川貝、羅漢果適量煎服,久病體弱小兒可加入少量瘦肉。若病情複雜反覆,最好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要預防咳嗽,小朋友宜經常戶外活動,加強體格鍛煉,增加抗病能力,同時避免感受風邪,亦應避免與油煙、煙塵等接觸,減少不良刺激。家長亦可留意家裏可能導致小兒咳嗽的致敏原,如毛公仔或寵物等,應勤清潔家居減低灰塵細菌增生。
咳嗽的小朋友應注意休息,咳嗽重的患兒可影響睡眠,應保持室內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並要經常變換體位及拍打背部,以促進痰液排出。飲食應給予易消化、富營養之食品,嬰幼兒盡量不改變原有的餵哺方法,咳嗽時應停止餵哺或進食,以防食物嗆入氣管。年長兒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炒香、油膩食物,少給生冷、過甜、過鹹之品。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
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溫雅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