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 無法刪除的存在事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楊其文) - 楊其文

國立 無法刪除的存在事實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楊其文) - 楊其文

日前香港康文署強迫刪除北藝大校友羅淑燕在香港演出經歷中,填具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歷的舉動,觸動港媒關注。我認為康文署的作法是以政治考量為取向,直接以侵權的行為,介入更動他人早已存在的事實,港府公署趨炎附勢的行為,明顯讓香港原有一點自治權的尊嚴,在此事件中淪喪。這樣鹵莽的處理方式,與現況事實脫節,自然無法取得大眾的諒解。
長久以來,台灣跟香港進行各項文化藝術或學術交流,並沒有發生類似干預的行為,或許是康文署的官方色彩,多了一層不必要的顧慮,所以才有這樣貿然的舉動。
北藝大建校三十四年,校園環境、設備與教學早已建立口碑,在國際連結與學術交流的公文書,使用的都是正式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稱,學生出國必須使用的成績單、畢業證書也從來沒有名稱上的困擾,刪除國立兩字並無法改變北藝大事實存在的真相,刪除並不會讓北藝大消失,刪除代表的是冒犯、無禮、強迫、反文明、無意義的意識形態鬥爭,並且製造對立的不智行為,這樣的做法,只會拉長雙方距離,更無助於促進彼此的友誼與相互了解。
回歸到基本的尊重才是待人接物起碼的禮節,北藝大作為一流國際藝術大學,在乎的是建立正常的學術教育與藝術文化的交流,力行校際間的相互觀摩學習,以及營造友善的教育環境。北藝大過去在進行學術與文化藝術活動的經驗中,跟國際大學院校之間並沒有名稱上的困擾,只有在跟中國各大學簽屬姊妹關係時,雙方必須各執一份正本留存,長久以來雙方的默契是台灣部份用繁體字書寫,並保留全銜,至於中國的紙本則以簡體字書寫,並沒冠上國立兩字,以方便對方學校跟上級交差,這是基於現實條件與客觀形勢的妥協,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

文藝交流應建基於對等尊重

近年來,北藝也曾經面對續約時,面臨摘除國立的挑戰。案例之一的一所大學,早年積極主動推廣與北藝交流,每年也薦送學生來北藝交換。兩年多前合約期滿,對方要求兩份合約都不能冠上國立才願續約,經過兩個月的斡旋仍然無解,本校國交主任跟我報告後,我們表示了兩個觀點:第一,所有北藝大的交流,都是基於藝術教育與文化交流為考量,此外沒有其他目的,如果交流方另有政治考量,我們可以不簽續約。第二,我們認為台灣未來的發展,可以簡化為兩種可能,一個是被統,一個是獨立,但不論是統或獨,北藝大永遠都是國立的大學。這樣的溝通隔天得到諒解,皆大歡喜。
另一個案例是有一地方博物館想要與本校締結合作關係。起初我們認為北藝與區域博物館締交,並不符合本校屬性,尚缺實質意義,所以婉拒在先。後來,該館積極委請友人牽線,所以北藝還是同意簽屬。但該館聯絡人的姿態很高,要求一切作業必須配合,包括用字與頭銜非常不尊重北藝,同仁在數度委屈之後,回報所有經過,我們立刻向對方友人反映北藝無法簽約的立場,後來對方同意修正為相互尊重的立場,事件也圓滿完成。
香港這次刪除北藝大名銜事件,雖然極度震撼,倒也是一個轉機的開始,可說是考驗大家智慧的試題,我認為政治力不介入藝術文化或教育應該是最好的選項,大家在沒有共識前提下,目前暫依國際慣例處理事務,共同對等尊重,才能建立互信基礎,否則一旦撕破臉,就沒有所謂的輸贏,大家都是輸家,這就不是大家所樂見的後果。

楊其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