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誰是A股之亂禍首? - 黃尹華

國策透視:誰是A股之亂禍首? - 黃尹華

A股的動盪程度舉世罕有,過往內地官員習慣將問題歸咎於散戶過多。過往歷屆中證監主席都曾提出,要提高機構投資者比例,改善市場結構。但事實上,真正在A股做亂的並非散戶,而是各類槓桿大戶,禍首是落後的監管體制。
前人行副行長、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昨日在博鰲論壇炮轟,中國資本市場之亂,在於沒有統一監管。目前內地持牌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包括銀行理財、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基金資管等多類型,總規模超過20萬億。其中不少理財產品通過配資、傘型信託等槓桿操作踏入股市,但卻分屬銀監、證監、保監不同部門監管。

大戶可用盡槓桿

散戶受到諸多限制,包括每日股價升跌最多10%;交易必須「T+1」;開孖展和期指戶口至少要有50萬元等。但各類大戶就可以用盡槓桿,又可以在期指興風做浪,並做「T+0」交易。最關鍵的是,當市場出現問題時,中央就被迫救市,以免這些槓桿大戶背後的銀行、信託資金出現問題,造成系統性風險,令這些大戶更肆無忌憚。
2007年10月滬指6000點時,A股每日成交不過2,000億元,如今動輒超過萬億。這些理財產品分割監管,令其風險和槓桿程度被掩蓋,當局只能依賴治理整頓,加劇市場動盪。利用槓桿操作的大戶一般都能得到內幕消息,最後的代價都是由散戶承受。

黃尹華
http://www.facebook.com/decodepolicy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