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國家」 - 高慧然

被消失的「國家」 - 高慧然

由康文署主辦的舞台劇《第三謊言》日前在港演出,因場刊問題閙出一場政治風波。場刊印製由康文署負責,不知怎的,劇團藝術行政主任兼執行監製羅淑燕的履歷令康文署不安。
羅淑燕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兩個字,原來是康文署的禁字。署方強硬要求羅淑燕更改校名,讓羅在「台北藝術大學」或「北藝大」之中選擇一個。連英文名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都被否定了。
羅淑燕當然不肯更改母校名稱,手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學位證書影相,以相片代替履歷,與康文署抗爭,質問:「喺一個冇自由嘅國家生活,冇創作自由,冇言論自由,咁就足夠?」
康文署政治審查令人齒冷,且做法幼稚,相當鴕鳥。更被踢爆他們擅自更改台灣機構的做法早有先科。把台灣文化部屬下基金會管理的「國家電影中心」改為「台灣電影中心」,把「國家電影資料館」改為「台灣電影資料館」等等。彷彿改了名就政治正確了,可是康文署自己品味低俗,甘由文明開放向獨裁專制淪落,卻無法改變在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家電影中心」、「國家電影資料庫」的客觀存在。「國立」與「國家」在康文署的場刊上消失了,卻永遠在台灣存在下去,你能奈台灣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