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定音:一蟹不如一蟹 - 李慧玲

壹錘定音:一蟹不如一蟹 - 李慧玲

人家好好一間「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卻被康文署要求「國立」兩字在場刊消失。事件周一爆出,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周二見記者回應。他獨白了兩分鐘,沒答問題就快閃。我覺得這兩分鐘的獨白太經典,值得全文引述一次:
「香港與世界各地都有經常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這些交流活動是非常頻繁和很有成果的,我們會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康文署與香港不同的藝團,亦有經常的交流和合作,大家都是基於一個互信和互相尊重。我們會檢視一下我們康文署與各個藝團在交流、溝通和一些協作方面,是可以再看看一些方面,但我們會繼續保持我們良好的合作關係。」
劉江華在講甚麼?他連人家大學名字提都不敢提。一百多字的回應,沒提康文署做法是錯是對、沒提整件事誰人拍板這樣做、沒提以後究竟「國立」兩個字是否可以繼續在康文署的場刊存在。簡而言之,是「三無」。
這樣的回應口徑,叫市民如何收貨?
劉江華前任、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昨日在公開場合被記者問及這事件,反應是這樣的:「哈哈哈哈哈,我普通市民點睇,同你係點樣睇都係一樣㗎……都有啲奇怪,點解會出現一個咁嘅事,引起咗你哋傳媒咁大嘅注意。」
原來,一個人離開了梁班子,恢復做普羅市民,對事物馬上恢復正常判斷、正常反應。這個政府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嚴重脫離民情?
坦白講,曾德成在位之時,表現乏善可陳。但有趣的是,當他被梁振英以頗為粗暴、不禮貌方式在任期中途換馬,坊間對他的評價馬上有所攀升。同情分固然有,討厭梁振英也可能是因素,但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比較:政府表現每下愈況,市民覺得高官們一蟹不如一蟹,今不如昔感覺油然而生。曾蔭權時代被稱為「儍強」的財經事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已榮升梁班子裏表現最好的三甲局長之一,恭喜。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慧玲
http://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