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醫生 也是本土派(杏林覺醒成員 杏林港媽) - 杏林港媽

我是醫生 也是本土派
(杏林覺醒成員 杏林港媽) - 杏林港媽

近日再有城中名人批評本土派破壞本港經濟,我不認同。我自命是個本土派醫生,但我反對激進的示威活動和任何人,不論警方或示威者,做出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我認為政府的政策應主力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有關當局應優先考慮港人的意願和權利,與內地的融合不應影響港人生活。作為一個用本港公帑培訓出來的醫生,基層市民乃我唯一的服務對象。國情班?我毫無興趣。
近日城中的熱門話題是多間公院被逼爆。在我工作的醫院,內科病房入住率經常接近100%,同事們早已習慣默默忍受忙碌的工作。由於近日情況轉差,政府和政客又對業界作不公平的批評,故醫學界各人才會站出來表態。良心的掙扎其實比忙碌的工作更令醫生難受;大家在考慮讓病情複雜的長者回家時,偶然會感到不安,但想到在急症室等候的病人時便不能猶豫。這些掙扎可能是高官眼中香港醫生的缺點:良知太多和對現狀諸多不滿,因此無時無刻都想輸入海外醫生,尤其是國內醫生,來取代我們。
在醫委會改革,我們堅持政府委任和選舉委員比例保持一比一。坦白說,就是不能讓政府隨意在業內推行惡法,而首惡乃無限制大量輸入海外醫生。我們贊成改善現時有限度執業的聘用條件,鼓勵更多海外醫生來港。但若香港免除執業和專科試,這便要同時放寬內地和其他國家畢業的醫生,這時大量湧入的將會是國內醫生而非海外畢業的港人子女,而只有國內醫生才能成為政府心目中的廉價勞工。國內的醫療體系和風氣與香港相距甚遠,所以並不是每位醫生都適合來港工作,而且他們也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和學習。
那些說要大量輸入海外醫生的官員和政客,不見得會讓國內醫生為他們醫病,也許只有基層市民不能選擇。我明白市民因長時間等候醫療服務而焦急了,但只是增加醫生,沒有醫護團隊和醫院配套,都不能解決現時問題。其實大量本地醫科生也快將畢業,我們已準備好好教導他們如何去服務這個培育自己的社會。醫術除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藝術,沒有本土的醫護人員,這個醫療體系也將不再屬於香港人。

杏林港媽
杏林覺醒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