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騙案增1.2倍 涉款11億

投資騙案增1.2倍 涉款11億

【本報訊】全球低息環境下,不少市民尋求較高回報的投資欲錢搵錢,卻令騙徒有機可乘。警方去年接獲的投資騙案有18宗,比前年激增1.2倍,損失金額多達11億元,是前年的2倍。警方更發現涉案的投資項目趨多元化,除股票及物業外,更有金礦、外匯、網上虛擬貨幣、電器產品等。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鄧舜仁指,去年18宗投資騙案有748人受騙,以41至60歲年齡組群佔最多。大部份受害人為在職人士,教育程度中學或以上,部份為專業人士。去年被騙金額多達11億元,比前年的3.65億元狂升2倍。而涉案的投資項目由以往倫敦金、股票及物業等轉趨多元化及廣泛,包括外匯、金礦、期權、網上虛擬貨幣、電子產品等市場新興的投資產品。

低息環境令多人中招

鄧舜仁指,騙徒開設空殼公司及於高級商廈設辦公室,並邀請專家舉辦投資講座,予人專業感覺,騙徒會以低風險及高回報招徠,若受害人介紹其他人加入投資計劃,會額外獲多些回報。騙徒又會為受害人開設專戶,可隨時在網上查看投資情況。他表示,受害人最初幾個月都會獲得回報利潤,但當騙徒「搵到咁上吓」,就會捲款消失。
鄧相信投資騙案上升或與現時低息環境有關,「唔少人都想投資一啲較高回報嘅項目錢搵錢」,加上社交媒體流行,助長騙徒容易地將行騙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令更多人上釣。
此外,涉及公司高層電郵騙案亦有上升趨勢,由前年的2宗升至去年的7宗,涉及金額由3,100萬元升至2.2億元。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潘雲展指出,這類騙案主要發生於海外,但騙款會經過香港戶口清洗,警方去年成功堵截一宗涉1.5億元的英美公司高層電郵騙案騙款,其中7,800萬元經香港準備洗清之際,被警方及時阻止。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