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情:送走不幸

醫護情:送走不幸

她今年50多歲,坐在一角,自怨是一個不幸的人。6兄弟姊妹中,她排行最小,因家境清貧,父母曾兩次遺棄她,因此與家人關係疏離,個性較為悲觀。後來她嫁了一個比自己年長20年的丈夫,膝下無兒,本以為可與他相依到老,卻突然患上末期肺癌。丈夫70多歲,患有糖尿病,若然她走了,誰會照顧他呢?
交談中,我們不斷勸慰她,希望能以正面角度看事物,並且讓她明白既然病痛難以擺脫,何不樂觀面對,珍惜尚存日子,過有意義生活。
為了幫助她表達因病帶來的傷痛,當知道她喜歡繪畫時,便提供相關協助,並在畫風中看到她思想的改變,由最初以繪畫「蟑螂」為主,到後來以「黎明」、「晨光」為題材,究竟有何深意?她笑說以此勉勵自己樂觀面對新的一天、新的開始。她變得積極,醫療團隊為了鼓勵她,便協助她出版了一本小畫冊,這令她開心不已。她說自己很幸福,身邊有很多幫助和愛護她的朋友。另一方面,丈夫雖年老多病,但仍堅持每次陪她覆診,給她鼓勵,夫妻相互扶持也羨煞旁人。
丈夫希望接她回家照顧,雖然可遇見在照顧上有困難,但見態度堅決,我們惟有教他一些照顧方法。另外安排護士每周家訪,指導他如何照料太太。最令人感動的是,由始至終,他從不放棄,默默守在太太身旁,這份堅持值得欣賞。
後來她的病情每下愈況,最終返回醫院接受紓緩治療,丈夫堅持每天到病房陪伴,經我們教導及提點後,他懂得照料和紓緩太太的不適,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經階段。在生命消逝的時光裏,如何令病患者活出尊嚴,如何幫助家屬理解病患者的身心需要,都是我們,甚至社會仁人一同思考的問題。

逢周一刊出
撰文:屯門醫院腫瘤科資深護師黃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