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中東暗戰普京大勝(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美俄中東暗戰普京大勝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你可以不喜歡普京這個人,可以討厭及反對他的強權管治作風,但卻不能不認同他是個外交策略高手,比所有大國領袖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勝上不止一籌。單看他在敍利亞的進退有度就非其他大國領袖可以相比。
先看一下基本面。俄羅斯雖然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軍事科技包括洲際導彈技術算是先進,但盟友少之又少,遠程作戰能力不算強,再加上近兩年經濟在西方制裁及石油價格大跌下大受打擊,要在外國作軍事冒險相當勉強,隨時陷於泥沼難以脫身,危及普京的高壓管治。
這一回派軍隊特別是空軍進駐敍利亞支持岌岌可危的巴沙爾政權,不少軍事分析家就擔心俄國面對「進入容易退出難」的困局。卻原來普京從開始就很清楚軍事手段只是政治、外交的延伸,派軍機到敍利亞不是為了打勝仗或佔領甚麼地方,而是把敍利亞反對派及美國「炸上」談判桌,一方面要他們接受巴沙爾政權是處理敍利亞前途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為俄羅斯在和談中留下像美國一樣的「貴賓席」,把英、法及歐盟等擠開。
正是在俄羅斯戰機狂轟猛炸下,反對派多個根據地包括阿勒頗受到重大的破壞及傷亡,不但軍事設施、軍火庫被破壞,民居及城市設施受損更是嚴重,大批當地居民因此被迫逃離家園,甚至離開敍利亞成為難民。要知道反對派需要的不僅是軍火供應,還有源源不絕提供財力、人力、戰士的根據地。在根據地受重創下,他們不能不同意走上談判桌,跟他們口中的屠夫巴沙爾政權正面談判。

達成政治目標即撤退

美國當然不希望俄羅斯在中東擴展勢力,但在國民厭戰、政府財力受限制的情況下,美國不能也不想派軍隊介入敍利亞內戰,倒是俄軍直入戰場介入內戰,此消彼長下,美國只好讓俄羅斯成為敍利亞前途和會的要角,跟美國平起平坐。
就在兩個目標都已達成後,普京毫不猶豫的在上星期宣佈把駐在敍利亞的大部份軍隊包括戰機撤走,只剩下小部份軍隊用以保護在敍利亞的小型海軍基地,以作為未來軍事干預的跳板。這種達成政治目標就乾淨利落撤退的做法反映普京不但是頭腦清醒,對中東局勢估計也準確。事實上俄軍繼續留在敍利亞,再發動多幾輪空襲既不能消滅反對派,也不能清剿伊斯蘭國,更不能令巴沙爾政權重佔整個敍利亞的管治權。既然如此,再花力氣、金錢派駐大批戰機搞空襲已沒有甚麼戰略意義,倒不如見好就收。
有分析認為,錢也是重要考慮。俄軍在敍利亞的軍事行動規模雖不算大,但據珍氏戰略研究所估計,每天開支也近500萬美元,一年的開支大約10-20億美元,對財困的普京政府算是負擔。的確,現時油價在30美元左右徘徊,跟兩年前超過100美元一桶不可同日而語,俄國政府已因此赤字高企,經濟去年更收縮超過5%。而在惡劣的經濟、財政狀況下,能省一分錢自然就該省一分錢,普京盡快從中東抽身撤兵有財政上的考慮也不奇怪。
不過,跟美國相比,普京出兵其實本小利大。算一下賬,美國在伊拉克十年戰爭花了7,000億美元,最後還是灰頭土臉的撤退,中東比以前只有更亂。俄國在敍利亞半年不過花了不到20億美元就在中東立定腳跟,進可攻退可守。這一回合暗戰,普京可說大勝而回。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