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僅三套獲政府資助發行港片攻內地 票房慘淡

四年僅三套獲政府資助發行
港片攻內地 票房慘淡

【本報訊】在內地上映的電影票房動輒億元,財爺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額外撥款2,000萬助港片進軍廣東省,但過去4年只有3套純港產片共獲75萬撥款資助,在廣東省發行及宣傳且票房均慘淡,如2013年在港勁收逾1,300萬票房的《狂舞派》,在廣東上映10天票房僅51萬,其餘兩套上映一周匆匆落畫,未能在內地票房分一杯羹。
記者:呂麗嬋

在2012年CEPA框架下,港片可引進方式在廣東省以粵語同步上映,同年電影發展基金推出「資助香港電影(粵語版本)在廣東省發行上映計劃」。惟4年來引進的港片沒預期多,由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非合拍性質純港產片只有3部,包括《末日派對》(內地名《命運派對》)、《奇緣灰姑娘》及《狂舞派》。電影雖通過審查,卻無法在廣東省達40億人民幣的票房中分一杯羹;其中由鄭中基、劉心悠主演的愛情小品《奇緣灰姑娘》,票房只67萬;由謝安琪、關楚耀主演的《末日派對》,內地上映兩周票房75萬。在港叫好叫座的《狂舞派》,同樣慘淡收場。

「遲港半年 全部攝期上」

有在內地參與發行的電影人指出,小本製作若無大卡士難吸引內地片商,就算成功登陸亦因巨片排滿檔期未等口碑發酵已告落畫,「政府資助嗰3套純港產片,基本上都遲香港半年先喺內地上到,唔講老翻影響,又冇宣傳,全部攝期上,唔成炮灰片先出奇」。
港片進入內地市場關卡重重,先要吸引片商興趣,達成合作意向再交中影進出口公司,向內地電影局申請審批。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指,中影是港片進口廣東省唯一渠道,但審批極慢,「中影見你係小本製作,根本冇興趣合作」。他認為放寬由中影以外公司協助發行,真正開放渠道更實際,「加上每部提升至50萬上限嘅資助額,根本杯水車薪,咁多年得嗰幾部喺廣東省發行,就算加到100萬,2,000萬講真都未必用得晒」。
純港產片在內地票房慘淡,但以香港電影人為主要製作班底的合拍片數目,由2004年前每年約10部升至近年每年逾30部;內地票房亦由2005年的年收入只16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至去年的440億,稍有叫座力的港導演無不北望神州。對於合拍片數目拋離真正香港製作,獨立電影人鍾德勝形容是一種倒退,緬懷80、90年代港片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