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倫豪賭隨時失利(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卡梅倫豪賭隨時失利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假如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還在世,她對於英國決定在6月23日就脫歐/留歐進行公投肯定十分高興,還會全力為脫歐拉票。對她來說,歐盟代表了一切她所討厭的東西:官僚主義、政府管制、事事講共識妥協,英國主權受損。
儘管力主脫歐的鐵娘子無法親自游說選民,但她在保守黨的徒子徒孫肯定會抬她的名字、主張出來,呼籲黨內及國內的支持者支持脫歐,令英國離開他們認為只是泥沼一片的歐盟。現時已有多位內閣成員公開表態支持脫歐,包括首相卡梅倫的老友司法大臣Michael Glove。他們已開始大力游說民望甚高的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加入脫歐陣營。若果成事,他跟鐵娘子將會成為運動的兩大王牌。
贊成留在歐盟的人雖然不少,但除了卡梅倫及財相歐思邦以外份量有限。工黨領袖Jeremy Corbyn算親歐,但本人政治能量有限,對黨及工會可說毫無影響力,而工黨本身也有相當成員不希望留在歐盟。幾位前首相當中貝理雅已成過街老鼠,誰也不聽他的意見;白高敦在上一回蘇格蘭獨立公投一役已用盡他在蘇格蘭的政治資本,再出山也沒有多少幫助。暫時來看,留歐派的「助選團」似乎能量及決心較少。

加入歐洲本為提振經濟

老實說英國人對歐盟一直有種necessary evil的感覺。五十年代初西歐六國包括德、法、意開始打造歐盟核心時,英國刻意保持距離,深信自己仍是世界強國,不必也不用跟歐洲綑綁在一起。到六十年代中後期英國國勢急轉直下,世界強國的門面已撐不住,經濟包括出口不斷萎縮,開始積極跟歐盟前身歐洲共同市場聯繫,希望能加入共同市場,提振經濟。但法國總統戴高樂向來不信任英國,認為它兩面三刀,只會充當美國的棋子,不會全心投入歐洲,更不希望歐洲自成獨立的政經力量。為了防止英國成為美國在歐共體的Trojan Horse,戴高樂全力反對英國加入。直到七三年他過世後英國才總算加入歐洲大家庭。
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是英國最積極投入歐洲事務的年代。一方面英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過是歐洲中等強國的身份;另一方面歐共體經濟蒸蒸日上,儼然有跟美國、日本分庭抗禮之勢,英國大部份政治精英包括鐵娘子自己也認同不能缺席歐洲一體化進程,他們先是同意簽署Single European Act,然後是向一體化大步邁進的《馬城條約》(Maastricht Treaty)。英國還為了跟歐洲融合而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RM),變相放棄貨幣政策的控制權,為統一貨幣做準備。
九二年一場ERM風暴打碎了英國跟歐洲進一步融合的想法。當年夏天,德國馬克在高利息下匯率高企,令其他歐洲貨幣不得不同樣採取高息以維持匯率穩定,令原已疲弱的英國經濟苦不堪言,並引來國際大鱷如索羅斯狙擊。英國政府多番干預包括加息至15厘無效後只能狼狽脫離ERM,讓英鎊貶值15%。這番大貶值沒有引來一些人預期的災難性後果,反而讓英國經濟迅速反彈。經歷這一大變,保守黨內部湧現強大的脫歐派,英國民意也開始視進一步一體化特別是加入歐元區是洪水猛獸。近年英國獨立黨(UKIP)勢力上升正是這股思潮不斷發酵的結果。
當前歐洲難民危機越來越嚴重,主張歐洲無疆界的歐盟成了眾矢之的,不少民眾恨之入骨。在這股氣候下舉行脫歐公投,卡梅倫敗陣機會甚高,隨時連首相之位也保不住。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