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ver:運動,社會的橫切面 - 喬靖夫

Sunday Fever:運動,社會的橫切面 - 喬靖夫

執筆此文前剛好讀到他報一篇體育文章,以足球看中國「國策」主導一切的流弊,甚精采。優秀的體育報道,本來就不限於運動場,尤其職業運動往往與社會觀念及政治經濟變遷緊緊相扣。上周本欄介紹的《The Breaks of the Game》就是如此,作者David Halberstam是以越戰報道獲得普立茲獎的著名記者,寫籃球的視野當然不止球場內,而能以當時職業籃球的各種現象為橫切面,透視美國經濟變化與種族問題。
美國電視傳播及廣告業在70年代的飛速發展,可說是NBA的命運轉捩點。由於電視轉播利益湧至,球隊價值暴升,促使聯盟迅速擴張(特別是向當時籃球傳統還不深厚的西岸地區),又催生了競爭者ABA的出現,致球員薪酬狂漲,影響及於整個球壇生態。NBA也將面臨另一次電視轉播權變動及薪金漲潮,這歷史還在繼續。
該書另一觸及的是種族問題。經過米高佐敦這樣能跨越種族的巨星洗禮,今天人們對職業籃球被黑人主導已不如從前敏感(今年全明星賽沒有一個白人入選,也未受到甚麼認真討論)。但在70到80年代初,種族仍是NBA一個現實矛盾,例如球隊往往暗中把板凳最後幾席預留給白人球員,以免美國主流觀眾感覺「太黑」。現在的NBA當然不會提及這些不光彩往事,若非有這樣的歷史記敍,我們不會知道它曾經走過多遠的路。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