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側影:夕照米埔猶斑斕

蘋果側影:夕照米埔猶斑斕

40年前英國政府為香港郊野留下兩份瑰寶。1976年殖民地政府制定《郊野公園條例》,奠定香港四成土地屬郊野公園;同年英國加入《拉姆薩爾公約》,1979年港府將米埔濕地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香港回歸中國後,米埔卻遇上前所未見的威脅,魚塘改成貨櫃場,兩月前米埔邊陲更被非法倒泥。候鳥冬季如常飛抵濕地,但腳下的土地卻逐漸褪色。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自1984年積極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WWF高級推廣主任梁銘諾指,當年籌款買荒廢魚塘,游說農民售賣基圍(被堤壆包圍的魚塘),令米埔核心地帶不受發展影響,保住香港最重要的濕地。1995年內后海灣1,500公頃的土地獲《拉姆薩爾公約》劃為「國際重要濕地」。昔日魚塘處處的元朗、天水圍,就發展成新市鎮。

8萬水鳥生態受威脅

WWF每逢冬季放乾基圍,讓水鳥在基圍水道上覓食。當冬季候鳥飛越千山萬水,如約抵港,對米埔邊陲地帶也許帶點陌生。從高空俯瞰,沿青山公路新田段的魚塘已經乾涸、鋪上石屎變成貨櫃場。翻查城規會土地規劃意向,這些屬其他指定用途地帶,原意是「促使環境已受破壞的濕地上零散的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逐步撤離。」

貨櫃場撤離無期,米埔周邊發展項目越來越多,新地申請將南生圍一塊露天儲物用地改為商業用地,另一塊土地則申請興建57幢獨立屋,城規會下月4日開會審議。梁銘諾慨嘆,米埔周邊發展威脅候鳥覓食空間。現時后海灣及周邊濕地扶養約8萬隻水鳥,瀕危候鳥黑臉琵鷺最常訪港,數量佔全球五分之一。
米埔一直受法定保護,邊陲的尖鼻嘴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去年底竟遭鏟平紅樹林,傾倒4至5米高泥頭。這塊濕地屬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保育策略及管理計劃範圍內,劃作「生物多樣性管理區」。

環保署正追查傾倒泥頭的元凶,即使成功檢控,被破壞的濕地也難以還原。WWF副總監劉惠寧說,還原這片紅樹林,最少十年。
夕陽西下,候鳥在塘邊輕輕撥水。十年後,我們還能見到牠們嗎?
攝影︰何家達 許頌明
撰文︰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