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樂好易:真.專業教練

體樂好易:真.專業教練

毫無疑問,健身運動的發展有如科技一樣迅速,不論大大小小的器材及訓練模式不時推陳出新。10年前,我們的練習不外乎硬式的器械健體,着重肌肉的發達,客人只能接受教練的單向指導,缺乏回應的互動訓練。10年後的今天,體適能工業已轉型為知識型市場,教練不可能只單靠盲力或個人經驗,我們需要學習不同範疇的運動技能及專業知識,訓練模式也需刻意多元化,以讓客人對教練有更大的信任,否則,可能會落得被淘汰的境地。
想深一層,身為一個專業的健身教練,主要責任是掌握正確的知識,有系統地投放在客人的訓練當中,提升他們的體適能需要。但坊間看見一些教練反而被時下的器材及林林總總的訓練方式搞垮了。部份教練為了讓客人保持做運動的新鮮感,會刻意每次利用不同的健身器具、鍛煉方法及運動模式等去加以訓練,但當中可能忽略器材及動作對受訓者的適合性,訓練強度是否適合等。
很多教練會錯誤地認定把一個動作複雜化,便會對練習者產生好處。比方說,站立式啞鈴屈臂是可以有效鍛煉二頭肌,但有些教練為了「變化」運動內容,會讓客人站立於半圓球上進行啞鈴屈臂,當中其實只是整套動作困難了,但對肌肉訓練的強度並沒有增加,對體能提升也不會有太大幫助。
因此,教練編寫運動處方時的目的是要對症下藥,切勿為變而變。若只盲目地做一些「大龍鳳」,讓客人獲取一時的新鮮感,結果可能只是浪費訓練時間,對身體毫無效益。因此,教練除要兼顧客人對「訓練價值」的看法外,更需要吸收及消化健身和運動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出來。這樣,才是「真.專業」!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