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灑自如:滙豐遷冊是終局了嗎? - 周光暉

暉灑自如:滙豐遷冊是終局了嗎? - 周光暉

上周滙豐董事局決定不遷冊及除有重大原因外不會再定期檢討註冊地。決定雖清晰,但這只是一個董事局的表態及公告,重大事情的最終決策權始終在股東會上。當然,個別股東就遷冊作動議的機會很低,因董事會及股東組合的英籍成份遠比香港大。多說一句,就重大事情發生才會舊事重提的假設性因素,可以是股權的重大變動或年中英國脫歐公投如成事實或會產生對股東利益不利的新情況。
談香港是否輸家沒意思,因香港是被動者,滙豐從香港遷冊後,廿多年來香港一直是business as usual的輸家。其實真正輸家是十多年來,滙豐瘋狂擴充後遺下的股價,從百多元跌至今天半張紅底。
至於個別專家的馬後炮,說香港監管水平不及倫敦,我覺得這是rubbish!香港、倫敦以至紐約的監管手法只是用筷子、刀叉及用手食嘢的分別,三者都是要把被監管者及客戶吞落肚!
高層心態又如何?遷冊過程中,最受委屈是高層,行政總裁歐智華一年多來,多次在國會的公開聆訊受到不合情理的政治盤問,是金像影帝都辦不到的真人騷。滙豐瑞士私人銀行替客戶避稅/瞞稅,以及歐智華多年前合法地收取的「離岸」花紅成為被攻擊的焦點。
同時,英國政府為增稅收及杜絕英籍人士用「離岸」手法避稅,刪除non-domicile人士的身份,把這些人士的全球入息都要交英國稅成為政治爭論的磨針。
其實,如滙豐遷冊的話,大批高層會遷回香港,又如他們願意放棄英籍的話,可重享香港的低稅制及其他離岸避稅的安排。因此,一眾高層就其遷冊後稅後收入的理想願望化為烏有才是輸家!

英大選後成轉捩點

滙豐遷冊因果的轉捩點,在英國去年5月大選後保守黨以大多數議席控制下議院而一黨執政的強勢支撐下,作了一連串峰迴路轉政策上的改變,及一眾政治老手積極地說服滙豐董事及有影響力股東的結果。
大選前的聯盟政府及反對派工黨就銀行操縱同業拆息利率,操縱外滙兌換率,協助及教唆客戶避稅/瞞稅等罪行把銀行及其高層,在多次公開聆訊褒貶成千古罪人,並加上了向銀行徵收利潤附加稅的魔咒,使滙控及其他財務機構產生遷冊的念頭。大選後的保守黨高層每天向滙控董事及有影響力的股東送花送吻,取消銀行利得稅,連把腹背受敵的財務紀律監管局行政總裁韋奕禮(前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也換了。一場決裂性的爭拗亦在同聲同氣的融洽情況下化解了!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