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中國經濟雖脆弱但未崩潰

基金觀點:中國經濟雖脆弱但未崩潰

環球股市踏入2016年就見大幅動盪,大市受負面情緒籠罩,有投資者將問題根源歸咎於中國,但其實中國經濟自去年12月起並無出現重大變化,所以中國經濟放緩的憂慮沒有理由突然升溫。
有部份市場人士指,中國1月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欠佳是令市場悲觀的主因。然而,製造業現時只可以窺探經濟的一部份,並非唯一焦點,服務業維持強勁其實更值得關注。
事實上,量度中國經濟的指標將會持續改變,不只是更重視服務業,也着重於中國的資本及貨幣市場管理。過去幾個月資本流出的規模,若出現於2000年初,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致命的,但當前可僅視為開放資本賬連帶的波幅。毫無疑問,中國從未經歷過重新平衡經濟的過程,當中難免會產生風險,但引起的短期波動並不是中國經濟崩潰的訊號。
此外,在衡量中國發展進程時,投資者經常犯上三個錯誤:一、不斷聚焦在製造業而非服務業;二、將股市表現與經濟健康合併來看;三、錯誤將滙率走向與政策方向連繫。然而,只要我們細心分析各元素就會發現當前的情況並不是這樣負面。
首先,中國經濟要成功必須減低對固定投資驅動增長的依賴,而服務業現時已是主要增長來源,名義上佔經濟比重最大。雖然廣泛經濟在過去四年放慢,但服務業增速一直維持,並為增長帶來重大貢獻。
另外,雖然中國股市顯著下挫,但股市指數與經濟的相關性是很低。回望2015上半年,中國股市大幅上漲正值出現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中國股市一月下瀉主要是因為擔心沽空禁令到期、交易新規實施,以及熔斷機制所致。
至於人民幣滙價變化被指是政策主導,但中國經濟放緩令貨幣滙價受壓其實不屬意外,事實上,人民銀行減息也會令人民幣吸引力下降。
總結而言,雖然中國仍存風險,我們預期在今年也會繼續見到波動,但現時經濟狀況在重大轉型期中還算符合預期。

富達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