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春回大地 少酸多甜益脾胃

【飲食籽】春回大地 少酸多甜益脾胃

【飲食籽:廿四節氣】
立春之後的第二個節氣是雨水,每年在新曆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雨水節氣是「天一生水」,意思是雨水開始後,氣溫回暖,降雨多,充滿春回大地的生機。雨水節氣時,在四川地區仍保留了「拉保保」傳統,就是替年幼的孩童當街找乾爹,取其雨露滋潤易生長的意思。不過這節氣期間最有名的節日,當然是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

雨水節氣是養生的好時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從養生角度,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意思即脾胃好,吸收便會好,人的體質便好,反之則體質下降。春天濕潤又不燥熱,宜調養脾胃,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宜吃馬蹄、紅蘿蔔、春筍等清甜健脾的食物,不宜生吃葱蒜,就算吃花生也宜煮不宜炒。

養生山藥百合排骨湯

材料:
西施骨 300克
山藥(細) 2條
紅蘿蔔(細) 2條
乾百合(浸半小時) 20塊
薑 2片
米酒 1茶匙
鹽 適量
水(煲湯) 1,400毫升
水(汆水排骨) 1,000毫升
做法:
1.山藥和紅蘿蔔削皮,滾刀切塊。
2.煲中倒入1,000毫升水,加入西施骨,開中細火煮至滾,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血污,撈起,沖水洗淨。
3. 煲中再加水1,400毫升,放入西施骨、薑和米酒,開大火,滾後收細火煲1小時。繼續加入山藥、紅蘿蔔和乾百合,再大火煮滾,收細火繼續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記者:謝翠玲
攝影: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