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走資歷來次多

內地上月走資歷來次多

【本報訊】上月資金流走速度劇烈,錄史上第2高走資幅度,人行數據顯示,上月底央行口徑外滙佔款下降6,445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4.2萬億元,僅次於去年12月的7,082億元跌幅。
所謂央行口徑外滙佔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人行在銀行間外滙市場買入外滙資產後,所相應投放的人民幣;將會使當地貨幣供應增加。反之,若果人行在外滙市場沽出外滙資產,並買入人民幣,將會使外滙佔款下降,同時亦減少內地貨幣供應,變相收緊流動性。

憂人幣貶值 外滙存款增

外滙佔款跌幅創史上第2高,分析認為,顯示中國面臨資本流走壓力,亦反映人行救市動用的資金幅度,事實上,上月金融機構境內住戶外滙存款按月上升72.6億美元,創2011年有數據以來單月升幅紀錄,亦反映內地人上月確害怕手上人幣貶值而兌換成美元。
招行(3968)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解釋,居民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未消退,購滙熱情水漲船高,而每年5萬美元換滙額度亦於1月重新釋放,使外滙存款大幅增加。
另外,人行增加干預市場頻率,昨日起每個工作天均展開公開市場操作,意味人行向銀行買賣債(即正、逆回購)操作將更頻繁;如因市場需求不足等原因未開展操作,也將發佈公告予以說明。
由於公開市場操作相當短期,意味人行在管控短期息率更得心應手。彭博引述消息指,人行向銀行提供6個月期貸款,年利率由3厘降至2.85厘,1年期則由3.25厘降至3厘,反映在資金流走、減息及降準政策「綁手綁腳」下,使出新招降低銀行借貸成本,而毋須高調地向外界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