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牛肚 肉丸 三文治盛宴

【飲食籽】牛肚 肉丸 三文治盛宴

【飲食籽:識飲惜食】
港人工時全球最長,每年花近三分一的時間工作,吃頓飯也要三扒兩撥,啃完繼續做,辦公室速食之選當中,既省時又方便的三文治必入三甲。相傳十八世紀,英國的三文治伯爵(Earl of Sandwich)約翰孟塔古是名賭徒,為免因用餐而耽延賭局,命令下人把肉夾在兩塊麵包之間,讓他邊賭錢邊醫肚。前人為了玩樂而發明的三文治,如今成了後人的「續命」之選,不過趕還趕,吃三文治不等於吃苦,也可以是一種享受,甚至體現創意及心意。精吃三文治,嘆完再趕工,人都順氣啲。

別樹一格 港式燜牛腩做餡

三文治點只Subway腿蛋治,灣仔Bread & Beast由四位留學美加的年輕人開設,用盡最意想不到的食材醬汁,配搭出過癮好玩的三文治組合。軟腍金錢肚、招牌牛腩淋上自家製柱侯蛋黃醬,炸雞腿配酸醃紅提子,構思如此別樹一格,皆因他們認為香港人對三文治的概念過於墨守成規,創辦人之一的張寶洋(Katy)說:「香港人覺得食三文治是捱,但在外國的飲食文化,三文治並非劣食,底面兩片麵包如同空白的畫布,可以讓人隨意在上面創作,完全沒有規限。誰說三文治一定要有芝士火腿番茄菜?」

柱侯蛋黃醬 衝擊味覺

開店之前,Katy曾於上環扒房Blue Butcher任職廚師,日忙夜忙,那有餘暇坐下吃頓飽飯,站着快啃三文治是每日的指定動作,但她不甘吃得平凡,把廚房裏的下欄肉類及蔬菜左砌右砌,與夥伴發明了多個新奇三文治組合,深明三文治可塑性極高的她,遂找來志同道合的合夥人,促成了Bread & Beast的誕生。
店舖專賣三文治,豬牛雞素樣樣齊,每款三文治都離不開這個三角公式:麵包、主食材(肉或素菜)及醃菜,當然少不了獨家自製醬料。Katy特意計算好每份三文治中各種食材的份量比例,拿揑得恰到好處,她強調:「要把三文治變成一種享受,不等於要放很多芝士或肉、滯膩感爆棚才算味蕾放縱,最重要是平衡,飽而不膩,層次多變,才是讓人吃得舒服的享受。」
麵包是四季酒店前甜點主廚Gregoire Michaud主理的Bread Elements出品,軟熟芳香份量剛好。每份三文治均用上不同的醃菜,意式烤豬配醃青蘋果、咖喱炸雞配醃薑、港式燜牛腩配醃蘿蔔,肉的膩被酸菜平衡過來,再加上特調醬料如柱侯蛋黃醬、咖喱蛋黃醬、煙熏辣椒乳酪醬等,口腔中爆發出一場味覺衝擊盛宴,自然吃得痛快。

Bread & Beast
灣仔汕頭街3號地下

不是快餐 公園小店慢煮牛扒治 

來到尖東的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不但找到Under Vacuum慢煮工業這間心機小店,更看到一個有趣畫面:不少客人接過三文治後,都會老老實實的找個地方坐下吃完才走,想不到外國常見的景象,竟然在香港出現呢!
80後店主林加亮(Andy)有自己的獨特觀點,「按傳統想法,三文治擺脫不了fast food的形象,但進食形式方便,不等於要與趕忙速食掛鈎,我向來只會在較為空閒的日子,甚至周末放假,才坐下來,慢慢享用一份三文治。」小店力推慢活態度,三文治的主材料都花了多個小時慢煮而成,卻全是$50有找。會對慢煮產生興趣,是因為早前在星級名廚Gordon Ramsay的餐廳初嚐慢煮牛肋骨,肉質鬆軟嫩滑多汁,令Andy一試難忘,因而衍生出研發慢煮菜式的念頭。
小店的招牌菜是八小時慢煮安格斯牛扒芝士三文治,慢煮食材遇上速食菜式,確實有種微妙的反差,但Andy卻認為三文治的配搭可以很隨意,他只想用不同形式去呈現慢煮的食材,「我沒有想過三文治是種下價的東西,它給我的感覺是變化多端,絕對不遜於早前掀起熱潮的漢堡包。」
除了慢煮牛扒治外,更有兩小時慢煮雞扒三文治($32),以及其他配上慢煮食材的沙律小吃。Andy說稍後更會推出更多新品,當中包括慢煮豬手、慢煮五花肉及慢煮羊後膝等,有的烹煮時間更長達48小時,等到頸都長,為的只是希望讓人嚐到最美味的食材。其實,每天已經忙個不停,乘着吃飯時間,舒適地享用一份三文治,用慢煮襯托一剎的慢活,也不為過吧。

Under Vacuum慢煮工業
尖沙嘴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小食亭

一份=一餐飯 蒜茸包夾拳頭丸

在外國人眼中,正餐用三文治解決,實在是家常便飯,沒甚麼值得羞恥,只是中國人習慣了有啖飯落肚才較正氣,因而心生偏見。「三文治其實跟一頓正常飯餐無異,一口有齊纖維(菜)、蛋白質(肉)及澱粉質(麵包),可謂把數個菜式集結於一身,方便快捷是事實,但不代表馬虎,」Posto Pubblico的總經理Tofiq Mohammed如是說。餐廳內的三文治便是最好的證明,一份肉丸三文治,功序繁複,先把香料及免治肉等食材混合成肉丸,加入醬汁煮熟,另一邊廂在麵包上塗上蒜茸香草牛油焗至香脆,然後在肉丸上灑上大量芝士入爐再焗,待所有食材出爐後合而為一,其實食三文治都可以好講究。
主理美式意菜的Posto Pubblico,糅合了兩個大胃民族的飲食文化,當然離不開大大份的定律,因此餐廳供應的三文治,都相當墜手,肉丸三文治的肉丸只比拳頭細些少,底面兩塊蒜茸包亦相當厚身,再加上多到漏的芝士,吃完實在是滿足到爆。最重要的是,這裏的三文治不只是份量大堆頭,每一口都吃得出心機,底面用上蒜茸包,口感鬆脆之餘更相當惹味;肉丸以小牛肉製成,肉質更嫩更香滑;芝士是每天自家製的Mozzarella,夠天然夠新鮮,配搭出來的三文治怎會沒有靈魂?
三文治不是次一等的菜式,在外國文化中是主食,人家同樣是落足工夫準備食材,只是吃的形式較為隨意了吧。或許只有親身嚐過一份用盡心思預備的三文治,才能撇清對三文治的誤解,其實除了火腿芝士外,它的餡料配搭,還有很多很多呢。

Posto Pubblico
蘇豪伊利近街28號地下

記者:盧懿靜
攝影:陳永威、徐振國、潘志恆
編輯:陳國棟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