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迷思 - 左丁山

日本迷思 - 左丁山

學生H有位中學同學受工程師父親影響,在大學攻讀結構工程,似乎會沿住父親嘅專業向前行,但年輕人有不少讀環境、社工、文化學系嘅同學,日常聚會不時講起維護環境,反對發展新界東北,啱啱又話討論一個「守護大嶼聯盟」,令工程學生返到屋企就同老頭子爭論「發展是否硬道理」。1月30日,佢讀咗信報一篇「發展非王道,低配是人生」(作者方立祺),覺得幾有道理啫,同學生豪討論,學生豪對呢啲事平時不甚了了,走嚟問左丁山點樣解讀方立祺呢篇文章。左丁山並非好得閒,不過學生豪既是家族後輩,於是亦都將篇文章細閱。
方立祺提供線索,於是上網好快就搵到愛爾蘭裔作家Eamonn Fingleton於2012年1月6日在紐約時報發表嘅長篇評論,The Myth of Japan's Failure,方立祺文章之數據就係從此文而來。呢位F先生在1988年娶咗一位日本女士,對日本甚有研究,一直係日本粉絲,曾預言日本經濟會超越美國,當然錯到離譜。但佢嘅立論係從「反市場主義」嘅角度出發,時下香港不少甚麼反發展嘅關注組亦然,方立祺君似乎係同一陣營。
日本社會自1980年代達上巔峰之後,1990年,日股市地產爆破,至今26年,未回復當年水平,物價水平亦似26年不變,全無通脹,日本政府最近推行負利率政策,對抗通縮危機,可見對經濟增長之緩慢,已無計可施,好彩日本嘅「共識社會」有一個好處,就係在繁榮時期(1960-1989)日本人儲蓄率高,有「終身受僱制」,財富分佈比較平均,正是藏富於民,現在就係全國老人靠退休基金養老,所以生活仍然安穩,於是引起Fingleton及方立祺等同情者嘅注意,認為發展非王道,日本提供咗另一條極低增長,並無不妥路線;有一啲台灣青年亦認同,以為在台南開咖啡店,不與中國大陸搞自由貿易更好。實情「不發展」只係對「老人家」「上岸者」幾好,對工程系學生、學生豪等下一輩及已失業人士就非常不妙,日本過往26年曾有不少大商社職員被裁,以後再搵唔到工作,被逼露宿街頭,新宿車站及大阪車站外,睇見就心酸。香港人如方立祺等可「扶老攜幼身在日本,遊日成為過去數年最佳節目之一,無他,價廉物美,山明水秀,人少服務佳。」對此左丁山深有同感。之不過,肥仔K聖誕時去日本,見番啲早稻田同學,就聽到怨聲載道,因為嗰班名牌大學80後,八年來薪水未加過,生活費用僅僅夠,完全冇錢出國旅行,對佢地嚟講,不發展便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