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凍天氣皮膚病易發作濕疹病人記得護膚

濕凍天氣皮膚病易發作
濕疹病人記得護膚

今個冬天反常地潮濕,上月雨量更破紀錄,皮膚科醫生指出,潮濕天氣會增加傳染性皮膚病如香港腳及灰甲個案,兒童患上疣的機率也增加。別以為「濕凍」便不用塗抹潤膚膏,其實每逢濕度轉變,均可令濕疹患者症狀加劇,今年潮濕天氣提早來臨,兒童因濕疹求診個案也提早上升,濕疹並非只在乾燥天氣發作,潮濕時仍需護膚,但要將塗抹潤膚膏次數減為每日1至2次,並以輕薄為宜。
記者:伍雅謙

「今年好似好快濕」,香港大學內科學系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表示,在濕度高環境下,容易引發傳染性皮膚病如香港腳及灰甲。香港腳及灰甲均屬於癬,由真菌引起,喜歡在表皮上積聚,若在腳底及手掌出現,便引起香港腳及香港手,在趾甲出現便是灰甲。

陳稱,香港腳常見的症狀是腳底皮膚增厚,乾燥並有皮屑脫落,伴有輕微痕癢;較少見的嚴重症狀是趾甲間的隙縫出現紅腫及水泡,發炎嚴重時水泡會穿破並滲水,非常痕癢。至於灰甲則是趾甲變厚,並呈黃色,部份人會有「離甲」情況,即趾甲脫離甲床。

兩種症狀均有針對性藥物治療,香港腳一般早晚塗抹藥膏一次,2至4周後會有明顯改善,惟灰甲較難醫治,因趾甲生長緩慢,使用藥水治療的時間較長,需逾3個月才有較佳效果,部份病人因治療不理想,希望加快痊癒,也會選擇口服藥物。但陳提醒,不時有患者會以鹽水及醋浸腳治療香港腳及灰甲,但反而刺激皮膚,出現紅腫甚至感染,曾有患者以草藥浸腳導致細菌感染,連小腿也紅腫,需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除癬以外,兒童對衛生認知不足,容易在濕度高的環境下,經遊樂場等傳染到疣。陳指,疣多長於腳部,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表面呈凹凸狀,中間有一點點黑色,不會產生痕癢及痛楚,外塗藥物不會令疣消失,只能靠醫學上的冷凍、熱灼或激光治療方能移除。不過,只要當兒童免疫系統成熟,逾一半的疣可在半年至一年間消失,「係身體消滅咗佢」,故除非影響日常生活,否則毋須過於緊張。

濕度改變也會引發濕疹。陳說,濕疹正確的醫學名稱是異位性皮膚炎,已經醫學證實與身體基因有關,該基因不能令身體製造足夠保濕因子,故患者皮膚天生較為乾燥。所以就算天氣潮濕,仍需塗抹潤膚膏,但需將塗抹次數減少及較為薄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