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亡比作傷風 官員塞責涼薄(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 吳志森

傷亡比作傷風 官員塞責涼薄
(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 吳志森

港珠澳大橋超支追加撥款五十四億,在財委會主席陳健波粗暴剪布下,終於得到通過。埋單計數,自二○○三年開始,大橋的撥款總額已需要香港納稅人付出接近一千一百八十億,這個數目是否已經封頂?還是像高鐵香港段一樣是個無底深潭?主事的香港特區官員,都不敢百分百保證。
港珠澳大橋究竟為誰而建?為何而建?是否符合成本效益?還是陸港融合、中港一體化同城化的政治任務,已有不少人討論過,我想集中討論主事官員對人命的態度。
去年底,路政署發出新聞稿指港珠澳大橋工程將延遲一年,至二○一七年底方能完成,工程延遲的因由,包括物料供應短缺、勞工不足、航空高度限制、環保原因等等。但官員隻字不提的是,大橋工程嚴重工業意外頻繁,至今已有七死近一百三十人受傷。本地網媒的偵查報道指,因工業意外發出的停工令,長達四百三十九天,其中人工島填海工程被勒令停工達三個月,但路政署官員只說停工令「未必對整體進度有太大影響」輕輕帶過。

重視進度 賤視人命

七條人命,七個經濟支柱,七個家庭登時支離破碎。有工人遺下三歲小孩,處境淒涼,徬徨無助。媽媽不敢告訴兒子真相,只說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看醫生。一百三十名受傷工人,帶着工傷後遺症度過餘生。據網媒取得的內部文件顯示,部份分判商的安全措施評分偏低,不及格情況亦相當嚴重。承建商未有吸取血的教訓,只顧趕工,安全措施如圍欄等仍然欠缺。
這條用人命和鮮血築成的港珠澳大橋,並沒有觸動主事官員的神經。在立法會財委會追加撥款的會議上,泛民議員再三追問工業意外的詳情,停工是否工程延誤的主因,官員仍然賤視人命,繼續帶議員遊花園。民主黨的黃碧雲向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提問:「有幾多政府人員落地盤睇住,分判商出問題,能否介入做好安全措施呢?」
問得語調溫和,邱副局也回應得輕描淡寫:「是否做咗呢啲嘢,就唔會有意外呢?我𠵱家呢輪都成日做運動,希望自己唔會病,但都避免唔到,喉嚨有啲唔舒服。」邱副局的回應還有下半部份:「工業意外問題,我哋一定要做好我哋嘅工夫,有意外,不論大或小,我哋一定要吸收教訓,然後去改進,因為我哋都唔想出現嘅。」
在邱副局眼中,七條人命只是個數字,遠不及追加五十四億撥款來得逼切,大橋盡快完工來得重要。這種視人命如草芥的態度,惹起何秀蘭議員的怒火:「我首先要譴責副局長,你將工業傷亡,比作自己做咗運動都有傷風咳好難避免,一個家庭戶主親人逝世受傷……竟然同你自己傷風咳相提並論,我忍唔住要話你好涼薄,副局長!」
大橋工業意外喪生的一位工人,他的弟弟接受訪問時說:「港珠澳大橋咁多工業意外所帶嚟嘅問題,政府可能只諗一樣嘢,同建築公司都係諗同一樣嘢,就係工程幾時完工,對人命安全未必睇得咁重。」
我認識邱副局已三十多年,他今天內心諗乜嘢無法猜測,我只能說,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位高權重的公共行政者,要知道權力越大,責任越重。為所應為,做對的事,還是要完成上頭交下來的任務,只顧把事情做對,是個人良心的抉擇。午夜夢迴,見到大橋意外身死的七個亡靈,會否愧疚得睡不安寧?
時有向公務員或專業人士講解傳媒運作,每次都再三強調,香港仍是個人道社會,對人命很重視,尤其對弱勢者的生命,我們更要格外關懷。但我也會忙着補充,至少到這一秒仍是這樣,下一秒發生甚麼事,無從預測。聽邱副局用傷風咳嗽比喻工業傷亡,官員道德惡化之急速,完全在我的想像之外。

吳志森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