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兒子,不要憤怒 - 何雪瑩

What we are reading:
兒子,不要憤怒 - 何雪瑩

2015年英美(特別是美國)各大媒體的年度書單上,《Between the World and Me》一定榜上有名。在此以前,Ta-Nehisi Coates這位the Atlantic記者和黑人作家已成為美國種族議題最有代表性的記者和評論員。去年中此書推出時各大書評都說,此書奠定了Ta-Neishi Coates作為書寫美國黑人種族議題最重要作家James Baldwin的接班人,幾乎一面倒好評。
不過別期望這本書會告訴你由奴隸制至今天的平權法案四個世紀以來美國制度如何令黑人在不同層面面對不公平。這本書的形式是作者寫給15歲兒子的一封家書,關於他作為黑人成長的心路歷程 。當兒子得知2014年8月在密蘇里州Ferguson市槍殺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的警察被判無罪時,兒子不發一言把自己關在房間,他意識到兒子已經開始面對跟他年輕時一樣的掙扎。
早前曾在網上討論區讀到一名港人在倫敦旅行時踏足黑人聚居的區域感到有多可怕,Ta-Neishi Coates卻說膚色令他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非常不安。這是Ta-Neishi Coates的半自傳:從小他被長輩教導黑皮膚更不能行差踏錯,否則將被整個世界視作敵人;目睹黑人小孩如何被拿着槍枝的白人小孩欺凌;黑皮膚會更容易被警察盯上;黑人女孩不能交男友。當感到被外界視為威脅時,人生只能步步為營,否則一不小心將會惹上麻煩。「摧毀黑人身體是美國的傳統。」他如此寫道。
他考進了Howard University,認識了朋友Prince。在他眼中Prince人如其名:出身中產家庭、母親是醫院專科主管、成績優秀、英俊、溫柔且待人真誠。豈料Prince被警察從背後開槍身中五槍身亡。Prince沒有犯罪紀錄也沒有武器,最後發現是警察點錯相。此事令作者從此留下更大陰影。
但與其說此書是控訴壓迫,其實更多是作者40年來身為黑人的內心掙扎。由小時候因感到身體會隨時被傷害的自卑,發展出對黑人優越主義者Malcolm X的崇拜,在大學黑人歷史和社會學老教授卻以學問詰問他任何膚色至上的種族主義都是虛構出來,既然白人不特別高尚黑人亦然,膚色亦非絕對概念。他帶兒子訪問了一位同樣遭警察槍殺黑人青年的母親,正當他等待母親強而有力的控訴時,她卻平靜地握着作者14歲兒子的手說:「別憤怒,我們要為你建設充滿愛的世界。」
這是一本難以歸類的書:書店可能把它放在非小說裏,同樣它亦是作者退一步反省作為黑人的內心掙扎傳記甚至一本理論書。有社會學教授曾把種族比作一塊濾鏡,事情和現象發生了,你以種族的濾鏡去看它就是種族問題;以階級濾鏡看就是階級問題。這本書是一本全然戴上種族濾鏡看世界的書,它把很多事情簡化,例如作者說他的童年看着外面世界有聖誕大餐有禮物因為他是黑人,那為何不是因為他窮?白人也有窮孩子啊。一邊看這本書時會為作者將所有事情「種族化」感到困惑,可是放在美國這個黑人青年被警察無辜傷害,在今天依然不時發生的社會,這本書為美國帶來的震撼和集體醒覺總是及時。

何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