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會倡翻轉香港後花園大嶼山狂增14景點 恐釀生態災難

委員會倡翻轉香港後花園
大嶼山狂增14景點 恐釀生態災難

【本報訊】被譽為香港後花園的大嶼山將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立兩年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昨公佈首份工作報告,將大嶼山規劃為14個康樂及旅遊地點。當中以觀賞日出、芒草知名的大東山,擬增設觀星設施及露營場地;馬蹄蟹主要繁殖地大嶼山南部的水口則建議增設碼頭、滑翔傘等。團體斥報告以旅遊為名,消費港人珍貴的生態環境,憂大嶼山淪為內地遊客樂園。
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特首梁振英在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就區內規劃、發展及保育等向政府提出意見,但委員會成員絕大部份為梁粉。經過兩年討論,委員會首份工作報告昨出爐,但當局無安排記者會,只透過政府新聞處發稿。

東大嶼成新核心商業區

報告以大嶼山全民新空間為封面,連附件共有33頁,建議大嶼山東部水域發展東大嶼都會,成為香港第三個新核心商業區,容納40至70萬人口。
北大嶼山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則會發展住宅項目,附近水域可填海60至80公頃,連同東涌新市鎮、港珠澳大橋、機場北商業區及三跑系統,組成北大嶼山走廊,集中發展經濟及房屋,估計整個大嶼山發展未來可以容納約100萬人口。
報告另一重點是將大嶼山規劃為14個康樂及旅遊地點,包括擬填海60至100公頃的欣澳,提供室內滑浪場、室內跳傘等;遠至南大嶼山對開的索罟群島及長沙則計劃發展水療度假村,昂坪360纜車系統也可研究由昂坪延伸至大澳。

大東山設觀星露營設施

大東山以芒草、日出日落美景,以及觀星為人熟悉,近年吸引不少遊人前往。報告建議研究增設設施方便遊人前往,如提供觀星設施及露營場地。
另位處大嶼山南部的水口,因地方偏僻、光害少,適合觀星,該處更是遠古存活至今的馬蹄蟹的重要繁殖地。報告建議在水口增設碼頭,又指考慮增設滑翔傘、動物農莊等康樂及野外活動。
報告亦建議在大嶼山五大禪林,即昂坪、鹿湖、羗山、地塘仔和靈會山設禪林保育區,維持現有寺廟之旅,提供有限度的禪修班、心靈靜修活動及增加靜修設施。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形容報告對大嶼山來說是翻天覆地的災難性建議,指大部份建議為配合珠三角經濟發展,以綠色旅遊為名,消費港人珍貴的生態環境,擔心香港後花園最終會被內地人逼爆。他又推算,連帶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東涌及三跑等設施,大嶼山一帶填海面積達2,200公頃,等於三分之一個香港島,對區內生態將有嚴重破壞。
曾以香港自然景色攝製縮時短片奪得國際獎項的攝影師Francis So說,現時大嶼山已有12個營地,若再在大東山增設露營場地,憂破壞最原始的自然環境,「點解要特登加啲觀星、露營設施,整到咁樣我覺得好無謂」。